秋收以后,避开农忙时节,每年九至十月,各州府便要开始着手征兵事宜。

大邕实行军户制,就是把军籍与民籍分开,列入军户籍的人家世世代代要出人从军,而民户则只纳租调,不用服军役。

军户不用向朝廷官府交纳租税,朝廷分给军户土地,而他们所要负担的就是军役。军户制最大的好处就是兵农合一,平时生产,战时打仗,节省了军费开支,又避免了征兵役增加百姓农户负担,妨碍农事生产。

这日,萧承昭如往常一般在文华殿批阅奏疏,几位内阁老臣在偏殿当值,协助皇帝处理日常政事。

值得一提的是,萧承昭当政后,逐步收归司礼监权柄,裁撤有司人手。

将司礼监中原本对政事决策批红有审核盖印之权的掌印,有文书分类票拟之权的秉笔等职位进行裁撤。收归权柄,集中于皇帝与内阁,一改前朝司礼监权柄过盛,宦官近侍干权之态。

在皇宫内廷中由四司八局十二监为基本主体,组成所谓的“二十四衙门”。

曾经的司礼监,是二十四衙门中的首席衙门,亦是整个宦官系统中的权势地位最高者。司礼监不仅总管内廷宦官事务,而且职涉外廷朝政,即所谓“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

对于东西两苑、其他诸如御马监、内官监、直殿监的职责人手,也进行了相应裁撤合并。

崔阑虽没了司礼监秉笔之职,无需再至文华殿笔墨伺候,干文书分类票拟一类的活儿。但原本的东苑提督裁撤,萧承昭做主将东西两苑及御马监,统一划归崔阑这个提督统领。

从实质上来讲,他手中权柄并未削弱多少,手底下人马反而多了。

经过这么多事,朝臣们早已明白崔阑是长公主的人。而今陛下对其心无芥蒂,丝毫不在意他是先帝跟前待过的人,又把皇室内廷几个紧要且掌有实权的衙司交给他,足见陛下与长公主姐弟情谊深厚,并非如有些人妄自揣测那般,因争权而阋墙反目。

他们所以为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局面,恐怕是难以得见了。

杜阁老正同兵部尚书何忠筹整理各州府上报的征兵奏疏,其余各州数额都还算正常,除了兖州和梧州两处。

兖州是直接不报,自薛氏一族谋逆起兵叛乱后,成王出逃,兖州是他的封地,经过几次暗里交锋,如今狼子野心渐露,对待朝廷新帝之态度,可见一斑。

而梧州征兵人数竟不足往年三成,实在不成体统!再看梧州知府一同递上来的陈情奏疏,简直匪夷所思!

两位老臣一对眼,当即觉得这事儿还得报给陛下圣裁。

萧承昭听了,让丁福宣长公主、崔阑及陆言蹊进宫议事。

原本的东宫詹事陆言蹊,随着萧承昭登基,被授予兵部侍郎之职。其余一干旧部,凡是得用的,也都有升迁拔擢。

不多时,萧月卿、崔阑、陆言蹊都到了文华殿,萧承昭让丁福把梧州知府的奏疏给他们三人传看。

奏疏上说,梧州与往年一般,于秋收后开始征兵,眼见马上要到限期之日,各县却发现服役人数远远不足往年之数。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