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好一会儿,见李清照仍未离去,綦崇礼好奇地抬头询问:“你在找什么特别的书籍吗?”

见机会来临,李清照忙道:“我在抄录《诗经》,时间久了有些疲累,不知道你是否能帮我抄写一些?”

綦崇礼听闻需要帮忙,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他们一同来到抄录台,綦崇礼坐下,李清照站在他身旁,开始协助他抄录《诗经》中的《邶风·击鼓》篇: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

于林之下。死生契阔,

与子成说。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于嗟阔兮,

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抄写完毕,李清照拿起纸张,感慨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不仅象征着战友们间的深厚情谊,生死与共,也深刻寓意着对忠贞不渝爱情的向往。”

綦崇礼闻言,深深点头,表示赞同。

两人的目光在书页间交汇,仿佛在无形之中触及了彼此的灵魂深处,达到了一种难言的共鸣。

李清照轻柔地提出疑问:“你可曾想过,这样的誓言也适用于同窗之间的情谊?”

话语间,她轻轻迈近了一步,眼神中闪烁着期待。

李清照的靠近让綦崇礼有点不自在,他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加速,片刻的犹豫之后,他重重地点了点头,道:“我非常赞同。”

听到他的回应,李清照的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喜悦。她微笑着伸出手掌,提议道:“那么,让我们击掌为诺,如何?”

綦崇礼放下笔,轻轻地与李清照的手掌相击,一声清脆的响声见证了他们之间的约定。

击掌后,李清照坚定地说:“就以这首诗为证,不论未来如何变幻莫测,愿我们如诗中所述,无论遭遇生离死别,都能携手共度。”

在那个文人的世界里,同窗间定下生死之约并非罕见,綦崇礼并未深思太多,立刻答应无论将来遇到什么困难,都将相互扶持,共同前行。

在谈及日后需相互扶持之后,李清照自然而然地提及了太学院的文学社,带着一丝期待问道:

“你有参加我们太学的文学社吗?”

綦崇礼毫不犹豫地应道:

“当然参加。”

太学院的文学社,被誉为诗词爱好者的圣地,每月举办的诗会更是他们交流学问、切磋诗艺的重要聚会。

六月的诗会,选址于小湖畔的一座古典凉亭,学子们纷纷带上自己的凳椅,共赴这场文化盛宴。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