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醒觉得吧,自己长得人高马大,武力也可以。
应该能吃游侠这碗饭。
不过,别听着游侠这两个字,好像很酷,很潇洒。
你想象当中的游侠的生活是,头戴笠帽,腰负利剑。一副武功高强、高深莫测的大侠模样。
随时浪迹天涯,路见不平,惩恶除奸。
完事后,深藏名与利。
正如李白的诗词:“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好像给人的感觉是淡淡然掠过,神秘又美丽。
但实际的游侠生活色彩复杂多了,很多时候都非常不体面。
都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
很多人底层出身的人,不想种田,又没有其他收入,又得交税、吃饭、养家等等大量开支。
所有,做游侠,你也挣钱,有收入啊。
好,收入从何而来呢?这就复杂了,很多时候,钱的来源说出来,都不是那么体面。
第一种最好,本身就是富家豪族,依赖家族资源不愁费用,可以啃家族的老。
第二种:依靠自身能力和游侠群体,形成“创收”能力。
这种则良莠不齐,形成了社会灰色地带,这种所谓的创收方式可谓五花八门,有的打家劫舍、有的充当临时工、有的充当杀手、有的沦为乞丐等等。
西汉时期这个群体最大,对社会的危害性最大。汉武帝晚年,有个号称阳陵大侠朱安世的人,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持剑闯入皇宫内院。
汉成帝元延年间,长安曾经被游侠搞得人人自危,大白天他们公开杀人,连县令都被杀害。这些游侠团伙作案,玩起“三色球”分工,一部分负责杀人越货,一部分对付官府,一部分负责照顾内部伤亡同伙,把京师搞得人人自危。
游侠的各种收入来源,往往是交叉的,不固定。比如光武帝刘秀起义前,就养了一帮游侠,其中就出现了劫道行为,刘秀因此受到牵连,被官府通缉。
第三种:依附于豪门贵族,充当他们的门客换取收入。这种不像卖身为奴那样不灵活,门客是相对自由很多的。
其实,刘武的爷爷汉高祖刘邦也算半个游侠,他早年不事生产,游走江湖。
跟张耳等江湖侠客混得很热乎,导致自己年近四十都没有成家立业。
刘邦的生活来源,除了在家啃老外,在外就依附于张耳这类的大富豪。
刘邦这样做,相对自由,缺点是收入很不稳定。
刘邦从小爱四处游荡,待到长大后习惯仍然不改。刘太公为此也说教过多次,但终无效果。
刘邦的两个哥哥都在田里帮忙的时候,刘邦就到处整日里和他的“狐朋狗友”们到处喝酒、斗鸡,终日游荡,还时常向刘太公取得家财,请朋友们喝酒吃饭。
刘邦其中一个大哥刘伯过世后,有一次,刘邦找一大堆猪朋狗友去大嫂家吃喝。
这个大嫂就不喜欢刘邦,但因刘伯在世,碍着丈夫那一关,不好有什么阻拦。现在刘伯不在了,自然不再迁就。
于是这个大嫂用瓢使劲的刮锅,发出嘎吱吱的声音。众人一听,都心领神会,很识趣的各自找借口各回各家了。
在大嫂处受了此番羞辱后,刘邦长叹一声,离开了大嫂家,从此再也不去大嫂家了。
后来刘邦建立大汉,封这个大嫂的儿子为羹颉侯,后世学者觉得是刘邦怨恨大嫂,才用此名封侯。
连刘邦这种游侠早年都混成这样,你可想而知。
所以,刘醒不到万不得已,真不想去当游侠。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