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吧,在被陈恢招兵之前,刘醒在长安的大米铺都干了三年的苦力伙计了。
干了三年,还是一个卖苦力的小伙计,看不到任何的阶层上升机会。
刘醒的内心苦闷啊,郁郁不得志的感觉谁懂啊。
家境不行,也没有什么贵人指导。
在刘醒能接触到的有限的信息里面,在刘醒的认知当中,以自己的条件,当游侠已经算得上混得不错了。
可是,刘醒总觉得吧,自己要当个什么将军之类。
没错,对于刘醒的出身条件来说,这简直就是难过登天。
刘醒想走军功这条路子,可是这条路子也不好走。
像刘醒这种人,要在军队中出头,就得有军功。
要有军功,就得有战争才行。没有战争,你哪里来的机会立军功呢?
那么大汉哪里有战争呢?那肯定是大汉的边疆了。
比如,南方的南越、东越、闽越,北方的匈奴。
东北方向的朝鲜国。
西方的西羌。
西南方向的各种西南夷。
其中,含金量最高的军功,就是对匈奴人的军功。
毋庸置疑,北方的匈奴人是大汉人公认的劲敌。
可是,先不说大汉现在的对匈奴的军事国策是积极防御。
而西汉的军队分郡国兵和中央兵。
凡年龄为二十三到六十五岁的男子都要服兵役,役期为两年,一年为卫士,即到京师或到边境当一年“戍卒”。一年为材官、骑士,即在本地当一年“正卒”,接受军事训练,充当郡国的常备兵,郡国兵每年要“课殿最”。
按照大汉的征兵制度,刘醒的户籍地是属于长安附近的。
所以,刘醒之前足足当了两年的长安卫士,没机会去边境。
最后,因为每個男人都要戍边三日的。由于往返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加上很多也不愿意去,
所有,只能由少数人戍边一年,其他男子每人出钱三百,交给官府,由官府转发给戍边一年者,这称之为“过更”。
刘醒就是靠这个“过更”制度跑去戍边一年。而且还是刘醒想去的匈奴方向。
刘醒这个赌命的赌狗磨拳擦腿,准备大干一场用性命博一下军功。
没想到,那年,匈奴没有在他驻扎那里骚扰。
最后,一年戍边过去了,又回到自己老家村子。
钱是挣到一点。可是刘醒还是没有达成目的。
刘醒很沮丧,天都不帮我,不是说匈奴人老是南下骚扰的吗?
怎么我刘醒一去戍边,就平安无事呢?
见刘醒还在做着所谓的将军梦,村里的一些小伙伴总是笑刘醒,说:“刘醒啊,你虽然叫刘醒,但是你还是别醒了,白日梦里应有尽有。哈哈。”
处处碰壁后,刘醒在今天被陈恢招募之前,已经开始动摇了。
他甚至想着去当游侠算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