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戈去安置点时全程都戴着纱笠,这几天不下雨,太阳光很刺眼,不戴不行,所以那些刚来的流民虽然知道他的身份肯定不一般,但是也看不到他的样子,苏青戈又有护卫们保护,倒也很安心的在安置点四处都转了一圈。
安置点虽然是个临时住处,但是人员流动较大,多是逃荒来的流民,卫生环境要求的更为严苛,这里建了十排简易茅草房,男人和女人的住处用木栅栏分开,并不在一起。每排间隔距离比较大,这样也利于空气流通,也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防止入住人员太多时,突发事件引起骚乱踩踏,或是走水,通道宽敞,设有多条出口,便于疏通人流。
——苏青戈大约是因为自己上一世经营机械公司,特别注重安全的缘故,来到这个世界后,对于这个时代完全没有任何安全抢救设备,这令他非常没有安全感,只能尽可能做好预先防备工作。
两排房子相对而建,中间摆放了数个大石槽储水,石槽上加了木盖子遮挡灰尘,每日轮班挑满,平日吃用之外,也能留待防火备用。每排有十个房间,房间里都是用木板搭建的大通铺,一个房间可以宽松的睡十个人,挤一挤也能睡得下二十人,这个安置点只在最初的时候接纳人数达到饱和,后来组建了工程队和工厂,这两个地方将每日涌入的大量人口快速分流,这里入住的人数逐渐趋于平缓,每日大约保持在50-100人之间浮动。
——安置点的主要职责是给初来的外乡人,提供临时安顿的住处,他们最多可以免费住三天,特殊情况可延长一周,过了这个期限就会被“请”出安置点。
——安置点的另一个作用是更好的管控外来人员,每个进入姑臧的外来人员都必须到安置点登记,领取临时身份牌,有了临时身份牌才能去公厨免费领到食物,去工程队和工厂工作也是需要登记临时身份牌的,在这种灾荒年景里有免费的食物领取,还能找到足够温饱的活,不用卖身为奴,对于那些个流民而言,这里无疑是个梦寐以求的地方,谁人会傻到不去安置点领那身份牌呢?
在安置点最后面还建了一排盥洗室,每个盥洗室里也都设有卫生间,在人员入住饱和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十个人使用到一间盥洗室,这几间的屋顶因为要装储水罐,所以没做茅草顶,而是用木梁搭成略有一定斜度的平屋顶(斜坡便于屋顶出水,雨水不会积在屋顶上),木梁上面盖一层草席和一层厚草垫,上面抹水泥砂浆层,待水泥屋顶凝固后,再安装比较沉重的陶制储水罐。
屋顶上要预留通入室内进水用的陶管,这个陶管会连通到淋浴装置上,控制进水的水龙头是用木料削制出形状,再用拉钻钻了出水孔,水龙头的接口处做了外丝,拧入有内丝的陶管接头上即可,控制水流进出和大小的阀门装置也不难,只需在内部装一块木片和阀门控制钮连接即可,和后世的阀门构造同理。
只是木料这种材质长期跟水接触容易糟,要经常更换水龙头,这个小东西工艺不算复杂,但凡会点木工活的都能做出来,这些个零配件现在都被镇上两家外来的木匠包了,他们按照标准尺寸做出来后,医堂会直接收了入库,哪个部门需要更换,定期向后勤处报单领货就是,至于铁或铜制的水龙头,暂时还不准备上,现如今最精贵的就是这些个金属,苏青戈可不舍得在这种无伤大雅的配件上使用铜铁。
这里共设置了十间盥洗室,每个屋顶上装一套小型水罐,有效分散屋顶的承压,这时的室外温度还比较高,尤其是到了中午,晒得屋顶上的储水罐热乎乎的,洗澡就用这种温度刚好合适,如果遇上阴天气温不高的情况,可以去公厨提一桶热水回来,用木盆接上凉水兑着洗也是可以的。
屋内的淋浴装置和马桶也都用了粗陶烧制,地下预埋陶管,陶管通往屋后的化粪池,化粪池是在地底下挖的深达两米的圆形深坑,内壁用石头砌墙,再用水泥抹面,这样的圆坑一共三个,依次降低水平地势,功能分别为进料池、发酵池、肥水池,中间用陶管连接进水和出水口。
化粪池里的浊物经过一定时间发酵,就是非常好的肥料,镇里和镇外,以及沿着新修的的马路都建了这样的公用卫生间,这些卫生间和化粪池,与镇外的农户分别签订了管理协定,他们各家自会定期专门来清理打扫,把发酵好的肥料运到地里施肥用。
楚国那几位客人也跟在后面看热闹,在苏青戈看来,安置点实在没什么可看的,房屋简陋不说,即便卫生管理的很严格,难免还是会有遗漏之处。但是这几位贵客一点也不嫌弃,对各处设施看的极其仔细,尤其是在看到盥洗室里也装了和会馆里一样的淋浴器和马桶,脸上露出了讶异之色。
——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位苏家小主子舍得在这些流民出入的地方安装如此精贵(?)的设施。
等他们再看到每排房子外面还有专门装垃圾的篓子,路上还不时看到胳膊上系着红带的监督员,监督检查各个房间和外面的卫生,以及监督各种隐患和意外发生,最让人无法理解的是,这些监督员年纪都不大,十来岁的样子,客人们看到这样的情况,已经麻木到不想再发表任何想法了。
待行到一排房前,屋内传来了争吵声,就见不知从哪里快速跑过来一位监督员,还是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那孩子进屋后出言制止这场流民之间的口角争吵,劝阻无效,那两个已经上手撕扯起来,于甄他们站在外面看起热闹。
——里面是一个妇人在撕扯一个男人,显然那位妇人还占着上风,力气还不小,将那男人打的还不了手,于甄他们倒要看看,苏家那位小主子到底是为什么这么有底气,在这种贫贱又愚昧的流民之地,仅仅安排了几个小孩子来管理这些难缠的刁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