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了,姜顾问。我会先去周边的集市和供销社看看,了解一下市场行情,然后再制定具体的销售计划。”杨建民说道。

陆征也拍了拍杨建民的肩膀,鼓励道:“杨大哥,我相信你一定行的。咱们罐头厂就靠你了。”

杨建民挑选了一批头脑灵活,嘴皮子利索的村民和知青,带上姜宁他们的样品就出去跑销售了。

与此同时,姜宁和陆征也没有闲着。

他们开始着手准备新的厂房建设,并联系相关部门办理各种手续和证件。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新的青砖厂房终于拔地而起,矗立在胜利大队的土地上。

带着“清溪山罐头厂”几个大字的牌匾被挂了上去。

他们大队后面的那座大山,据说叫清溪山,于是姜宁就提议用那座山来命名他们的罐头厂。

村民们看着这座崭新的厂房,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厂房建设中的时候,姜宁已经招齐了二十名罐头厂的员工。

这二十个人大部分都是村里的妇女同志。

这些妇女同志们虽然之前没有接触过罐头生产的工作,但她们勤劳肯学,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

姜宁特意请来了一位有经验的老师傅,对她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

从原料的清洗、切割,到罐头的灌装、封口,再到最后的杀菌处理,每一个步骤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妇女同志们学得非常认真,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反复向老师傅请教,直到完全掌握为止。

在厂房建成的同时,杨建民也传来了好消息。

他成功地将罐头样品销售了出去,并签订了几笔订单。

听到这个消息,姜宁和陆征都松了一口气。

他们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但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得知杨建民已经签订了订单,厂里的工人更加有动力了。

随着订单的陆续到来,清溪山罐头厂的生产线正式开始工作,迎来了第一批正式的生产任务。

这天姜宁早早的来到厂房车间,就听到杨嫂子在跟人吵架。

“杨兰英,你别拿着鸡毛当令箭。这才多大的事啊!你就抓住不放。”一个尖酸刻薄的女声响起。

杨嫂子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赵翠花,厂里的规矩不能坏。你这次没按照规定操作,万一影响了产品质量,这个责任你担得起吗?”

赵翠花一脸不屑,撇了撇嘴:“就你这么较真,大家伙儿不都得被你逼疯了。再说了,就这么一点小瑕疵,谁会注意到啊?”

周围的工人也开始窃窃私语,有的同情赵翠花,觉得杨嫂子太过严厉;有的则支持杨嫂子,认为规矩就是规矩,不能因为个人情绪就放宽标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