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吕金水的话,许乔龙的心中,感触是最深的,他们这个地方虽然穷,但是也涌现出了一批到了外面,敢打敢拼的人物。
这个地方虽然穷,但是宗族观念与祠堂,依旧保持完整,也就拥有了一定的传承和信仰。
一代又一代的人,只要在外面打拼,拥有了出头之日,能够在外面出人头地,拥有了一定的身家之后,都多多少少会回到家乡进行投资,带领家乡的父老乡亲们,过上稍微好一点的生活。
一下子就将许乔龙的思绪,拉到了他高三毕业那一年。
08年那一会,这个地方的农村村民,家家户户,大多数都是一贫如洗,谁家儿子有了出息,能够考上大学,那都是一个家庭最重的经济负担。
南溪村管理区辖下,有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高山村,由于逃荒迁到这个地方的时间比较晚,所选择的土地也就比较少,导致这十几户人家穷困潦倒。
正因为这样的环境,这十几户人家的小孩,十三四岁就去到外面城市打拼,当中有一户人家,在外面打拼了几十年,攒下了丰厚的家产。
这个高山村没有学校,小孩想要读书,必须到南溪村许氏家族所在的村庄读书,这个人的父母,也是早早的去外面打拼,赚不到什么钱。
导致他们家的生活,也是穷困潦倒,父母也因此在外面,各自成立了自己的家庭,这个小孩就成了无人管的小孩,只能与奶奶相依为命。
父亲成立新的家庭,一年到头也给不了几个钱,刚好够他读书的费用,但是吃饭却成了最大的问题。
这个小孩,听许氏家族的长辈说,他是许氏家族所在的南溪村村民,一人一碗饭,养活了下来的小孩。
也就是说,他是一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小孩,后面也只是读到了小学六年级毕业,就去外面闯荡。
积攒下丰厚的身家之后,回到南溪村管理区,自己出钱为乡亲们,建造了镇上第一条水泥路。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