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合唱比赛!
中秋过后,气温逐渐变得凉了起来。
连续下了几场秋雨,终于放晴的一天,李旭早早地起了床出去跑步。
一路上,他沿着步行道慢跑,领略这所百年名校的风采。目光所至,既有历史岁月带来的厚重,也有科技与现代化的朝气。
跑到东区的人工湖边上,李旭趁着身体还热,原地活动拉伸,望着平静的湖面,脑子里想着一些事。
军训纪念册的小风波结束以后,李旭开始真正地投入到了大学紧张的学习当中。
高中时,有一个经常听到的谎言,就是到了大学以后你就可以放松下来了,大学是一个让你自由玩耍、自主学习的地方。这句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的,因为大学里面的确没有人会管你的学习。但这句话又不对,尤其在顶尖的学府当中,你如果不学,那就是不会;而不会的话,后果是比较严重的。哪怕在清北大学,每年也有那么多人拿不到毕业证和学位证。
而要学懂大学的知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体验了一段时间的清北大学管理学院的课程生活以后,李旭总算是慢慢跟上了进度节奏,至少从这一点上来看,他的智商是没有问题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上一世的经验起了作用,人的学习能力总是随着年龄不断增长的。
但是,真正走进这座校园以后,还是会发现有很多地方跟自己的想象中有一些出入。
待了几周以后,李旭首先发现的是,在管理学院里,大家并没有太强烈的归属感,或者说,没有一种身为管理学院一份子而感到特别骄傲的感受。
思索其原因,李旭觉得是因为管理学院的教育理念很功利。
在这里,定义成功的方式,或者说标准很单一,他们系有十个高考状元,但在这里极少有人谈梦想、谈情怀。这里的大部分老师都很年轻,他们谈论得最多的东西就是,四年之后要去更好的学校读书,要不就是找一份能赚到很多钱的工作。
有两次跟学长学姐交流的机会,李旭发现他们聊的话题也都是如何在大学期间就进入一些咨询公司或者投行工作的经验。
意识到这一点的,自然不止李旭一个人,也有同学会觉得这样的氛围不太正确,而具体不正确在哪里呢?似乎也说不上来。
人类是会被体制同化的,除了个别人待了两三周,确实适应不了,转去了其他系,大多数人会在这样的氛围当中慢慢也变成那个样子。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管理学院的氛围,或许“功利”是最为接近的,但还不够全面。真要全面地形容一下,那应当再增加一个“纯粹”。当然,这里的“功利”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它应当是中性的,以实用为方向的理念贯穿其中。
今天上午,只有一门课,还是后两节,所以李旭不必着急回去换衣服、洗漱。总体而言,对他来说大学的生活是悠闲的。
他去食堂吃了早餐。不得不说,顶尖的名校在物质条件上面已经做到了这个国家大学能够做到的极致。每座食堂修建得都极为气派,菜品多样,座位跟外面的咖啡厅装修差不多,而价格却低到令人咋舌,你甚至能在这里两块钱就端来一份片好的烤鸭。
李旭将烤鸭放在面皮薄饼上卷起来,蘸上酱料,慢悠悠地品尝着,不得不说,比外面的烤鸭店味道不遑多让。
此时,不远处的一桌三四个其他学院的学生结伴离开,有说有笑。看着这一幕,李旭的目光微微闪烁。
如果说管理学院还有什么跟其他学院明显的差别,那就是管理学院的学生大都独来独往。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其他院系,很多事情是需要团队合作才能推进下去的,他们总是围绕着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无论是搞研究也好,还是创造某个东西也好,几个人有一个相同的目标,把他们凝聚在一起。
而搞金融的,没有这种条件。
李旭哑然一笑,随后又将那份烤鸭塞进了嘴里。他想到了叶睿达说的一番话,他说之所以管理学院的人总是不被待见,就是因为搞金融本质上就是在搞虚无的东西。
叶睿达当时说的一句话让李旭印象深刻,他说:“搞金融的,不参与价值生产,你们只是在玩弄价值。”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有一些有情怀的人到了管理学院会迷茫。
对于大家来说,管理学院对于成功的定义就是谁谁谁在毕业前去了某家咨询公司,谁谁谁去了摩根、旗这些大的投行;再看看隔壁的其他学院,人家得意的事情都是又在某个尖端的领域完成了突破。
李旭微微叹了口气,不过相比于有的人会被这个环境同化,有的人在这个环境里感到迷茫,他的心态自然是淡定的。
对他来说,学习这里的知识是为了让他可以更清楚地看清资本游戏的本质,而当他将那些本质看透以后,还是要俯下身子认认真真地去做实实在在的事情。
相比于基础学科晦涩的知识,管理学院的课程其实并没有那么多,这里很重视实践。
李旭常常看到大二大三的学长学姐西装革履、盛装打扮地去上课,在讲台上侃侃而谈。
虽然待的时间不太长,但李旭已经能够感受到,管理学院的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被孤立的学院。
外界眼中的他们个个都是高富帅,个个都是白富美。
只是平时认真上课,课余时间,李旭还是会感觉到无聊,正如叶睿达所说,每天研究那些数字游戏,的确没有实实在在地创造价值,缺乏趣味。
虽然计划是明年参加创业大赛,但李旭已经有了一个念头,想要在这学期搞点动静出来,只是以哪种形式切入还没有想好。
在名校里有很多好处,其中有一条便是这里的学霸很多。
李旭的人缘很好,不少学霸都很喜欢他。
这种优势给他带来了不小的便利。
李旭厚着脸皮跟不少学霸收集了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还有一堆他们高三时用过的学习资料和笔记。
然后将这些东西打包,一股脑丢给了夏晓禾。
要论实实在在的成绩,他是指点不了夏晓禾的。
这段时间对于夏晓禾来说,可能是她这辈子最为忙碌的一阵子了。
每天五六点钟起床,晚上凌晨才睡,希望这些学习资料能对她有所帮助吧!
相比于他在学习上的忙碌,隔壁大学的唐悄凝就显得,悠闲多了。
唐悄凝毕竟是读的语言类的专业,而且还是小众语言。
严格的说,语言类的专业应当归结为文学。
在李旭看来,大学将一门语言归纳为一门专业,本来就是很奇怪的事情。
语言从本质上来说,它只是一个工具,帮助理解其他学科的工具。
如果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学科载体,只是干巴巴的讨论语言,没有多大的意义。
唐悄凝他们的学习,便是基于文学开展的,口语啦,读写之类的东西,还是需要课余时间靠自学才行。
老师在课堂上讲的语法只能用来应付考试,真正要和别人交流,靠语法是不太行的。
所以唐悄凝他们的专业学起来特别的松散,她刚刚进入大学才几周时间,已经可以猖狂的不去上某些专业课了。
相比于唐悄凝的悠闲,安朵朵在学习上面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多很多。
安朵朵和绝大多数这个专业的学生不同,她没有想要进入顶尖的咨询公司或者投行工作的梦想,也没有想过将来考研继续去顶尖的名校学习的念头,所以她同样跟这里的环境格格不入。
甚至可以说,向曼华从最初进入清北大学选择专业开始,就给人一种稀里糊涂、懵懵懂懂的感觉,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了这会儿。
从目前来看,她是一个没有目标和方向的人,但这并不妨碍她在这里过得每一天都很开心。
大部分时间拿来学习,然后是跟着高水平运动队的一起训练。
作为清北大学游泳队的一员,安朵朵很快就成为了学校新晋的女神。
“女神”这个词语还是这两年才刚刚开始流行起来的网络热词,学校的内部论坛上好几个帖子里都有人抛出安朵朵的偷拍,无论哪个角度,她的颜值都无可挑剔。
这一天是周末,李旭准备去看车,同去的还有陈飞扬和安朵朵。
陈飞扬的确如之前高中时愿望的那样,成功读上了首都的大学,不过比之前他的愿望要好一些,并不是专科。
虽然陈飞扬的成绩很差,但在最后一年,参加了校外的培训,也算是认真的拼了一把,成功的上了三本线。
李旭没记错的话,这两年应该就是三本制度最后的一两年了,过了这两年,陈飞扬的分数,想要上本科大学还真是够呛。
陈飞扬的大学管理的实际上比清北大学要严格一些,听说他们的第一年早上要跑早操,晚上还要上晚自习,辅导员每周至少两次查寝。
所以陈飞扬刚刚进入大学后的前几周,还是比较安分的,这会儿算是把地皮踩熟了,才主动约李旭他们出来。
毕竟是同一个高中一起过来的同学,身处异地,感情自然会更深厚一些。
遗憾的是今天唐悄凝不在,便只有他们三个。
李旭和安朵朵到了清北大学的门口,老远就看到有些无所适从的站在那里的陈飞扬。
李旭过去打招呼,陈飞扬眼前一亮,快步走过来。
李旭有些好笑的问:“你在这干嘛呢?不进去逛逛吗?”
陈飞扬摇了摇头说:“算了,我站在你们大学的门口都会感觉到很有压力,我才不想进去呢,你们学霸的世界跟我没什么关系。”
李旭摇了摇头:“没你说的那么玄乎,大家都是普通人。”
今天的任务是去看车子。
李旭的想法是买一台小轿车即可。
能坐上他汽车的人本身就不多,没必要追求太大的空间,毕竟使用的场景大概率只会在市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