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渔阳郡在萧逸等人的带领下,借助系统的内政功能和建设功能,开启了全面而深入的建设之路,一座座具有重要功能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郡内拔地而起。
首先是城墙的加固与扩建工程。按照系统规划的城墙图纸,工匠们在赵猛的监督下,日夜施工。城墙不仅增高加厚,还在城墙上增设了许多防御机关。
投石器被安置在关键位置,其射程远、威力大,能够有效打击远处来犯之敌。热油管道沿着城墙铺设,一旦敌军靠近城墙,便可通过管道将滚烫的热油倾泻而下,给敌人造成巨大的伤害。
同时,在城墙的关键节点还修建了了望塔,士兵们可以在塔上更好地观察敌军的动向,提前做好防御准备。这些防御设施的建设,使得渔阳郡的城墙成为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大大增强了郡城的防御能力。
兵营的扩建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根据系统的提示,在周边的村镇设置了多个招兵点,吸引了大量有志青年入伍。
新扩建的兵营宽敞明亮,设施齐全,为士兵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训练环境。利用系统的训练功能,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士兵们的训练效率大幅提高。
除了日常的武艺训练,还加强了兵法、战术等方面的学习,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精锐士兵。
兵营不仅是士兵们训练和生活的地方,还成为了军事战略研究和指挥的中心,为渔阳郡的军事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城中的工坊区也逐渐热闹起来。在吴用和陈宇的策划下,一座座工坊在指定区域建立起来。这些工坊涵盖了纺织、陶瓷、木工等多个领域。
为了吸引流民和鼓励百姓参与手工业,官府在工坊设立初期给予了丰富的物资补贴和优惠政策。
根据系统提供的人口数据,有针对性地招募了一批有手工技艺基础的流民,使得工坊的生产效率迅速提高。工坊生产出的精美产品不仅满足了郡内的需求,还通过贸易渠道销往周边地区,为渔阳郡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同时,工坊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如原材料供应、运输等,进一步促进了渔阳郡的经济繁荣。
农田开垦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利用系统提供的地理信息,找到了大量适合开垦但尚未开发的土地。
官府组织百姓进行集体开垦,提供了充足的农具和种子。兴修的水利设施遍布田间,按照系统规划的路线挖掘的灌溉沟渠,确保了农田在旱季也能得到充足的水源灌溉。
一片片新开垦的农田绿意盎然,粮食产量大幅增加,百姓们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还在田间设立了一些农业技术指导站,邀请有经验的农民和学者为大家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农业知识,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