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豪手指触碰到唐卡的机关,只觉指尖微微一震,紧接着便听到咔哒一声轻响,唐卡背面弹出一块小小的绢布。

他抬眼望去,绢布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吐蕃文字,那些文字如同黑色的蚂蚁爬满了绢布。

李豪虽不懂吐蕃文字,却敏锐地捕捉到绢布上反复出现的“大唐”和“文化”字样,心中警铃大作,仿佛有一阵冷风在心底吹过。

他不动声色地将绢布收起,面上依旧带着温和的笑容,那笑容像是春日暖阳下平静的湖面:“多谢使臣美意,朕很喜欢这幅唐卡。”

扎西在旁,李豪屏退左右,立刻叫来暗卫。

他站在那里,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仿佛那心跳也在催促着暗卫快些翻译。

不出所料,这绢布上记载的正是吐蕃联合其他国家,试图利用文化纷争对大唐进行打压的计划。

他们计划在各国使臣间散播谣言,制造恐慌,最终达到孤立大唐的目的。

其他国家对日益强盛的大唐早已虎视眈眈,吐蕃文化使者更是暗中谋划。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在各国使臣之间穿梭,煽风点火,散布着对大唐文化革新的质疑和不满。

他声称大唐的新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是对各国文化尊严的挑衅,巧舌如簧地挑动着各国使臣敏感的神经。

各国使臣原本就对大唐的文化革新持观望态度,如今被吐蕃使者一煽动,更是心生疑虑。

他们开始在外交场合上故意刁难,提出各种尖锐的问题,那尖锐的声音如同针一样刺进众人的耳朵,气氛变得紧张压抑,仿佛有一团乌云沉甸甸地压在大殿之上。

李豪感受到来自各国的压力,如同大山压顶,但他毫不退缩。

他深知,这场文化之争,不仅仅关乎大唐的颜面,更关乎大唐未来的命运。

他必须先发制人,打破敌人的阴谋。

“陛下,”一名近侍低声禀报,那声音低得如同蚊子哼哼,“各国使臣已在大殿等候。” 李豪深吸一口气,那口气凉丝丝地钻进肺里,他大步走向大殿,龙袍在身后猎猎作响,他能感觉到龙袍的布料在腿边拂过,一股帝王的威严弥漫开来。

大殿之上,各国使臣济济一堂,气氛凝重得像凝固的铅块。

吐蕃使者扎西率先发难,他指着殿中陈列的唐朝新式书籍和绘画,语气尖锐得如同划破夜空的利箭:“陛下,这就是您所谓的大唐新文化?如此离经叛道,简直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他环视一周,试图拉拢其他国家的使臣,“各位使臣,你们难道不觉得大唐此举是在破坏我等各国文化的根基吗?”

李豪面色平静,眼神如炬,他先是沉默片刻,眼神中带着一丝轻蔑,那轻蔑如同冰冷的刀锋扫过扎西。

然后缓缓踱步走向扎西,每一步落下都仿佛能让地面微微颤动,带着无形的压力。

他轻声说道,那声音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扎西使者,你口口声声说这是离经叛道,那你可知道,在大唐革新之前,百姓困苦,文化停滞不前。朕推行革新以来,百姓的生活日新月异,这是朕亲眼所见。而你,在各国使臣间煽风点火,以为大唐无人可破你的阴谋?”说完,他目光扫向其他使臣,眼神中带着威严与自信,那眼神如同火焰,能将人点燃。

扎西冷笑一声:“陛下巧舌如簧,但事实胜于雄辩。大唐的新文化,不过是哗众取宠,昙花一现罢了!”他从袖中掏出一本古籍,高举过头,那古籍的纸张看起来有些发黄,散发着陈旧的气息。

李豪大笑几声,那笑声在大殿中回荡:“古籍固然是瑰宝,但文化若不发展,就如同死水一潭。朕的新文化,是要让大唐文化如同江河入海,兼容并包,你却妄图用一本古籍来阻挡这大势,岂不愚蠢?”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殿内的气氛如同拉满的弓弦,一触即发,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各国使臣窃窃私语,那细碎的声音如同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观望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就在这时,韩愈站在那里,看着紧张的气氛,内心陷入挣扎。

他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仿佛有一股力量在心中拉扯着他,让他不能轻易妥协;另一方面是他看到皇帝推行革新带来的积极变化,那些积极的景象在他脑海中不断浮现。

他在内心权衡利弊,最终决定站出来支持皇帝。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