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犹豫和彷徨,让我爹再选一次!

朱棣若是想杀人,何必亲自动手。

一句话的事情。

姚广孝略有若思,片刻,便判断应该是出了什么事情。

有目的的等待在酒馆中。

酒馆里常出现的人,也就几位。

要说让朱棣提刀砍朱标,那是基本不可能的事情。

这么猜测,那就只有那老道士了。

“皇上如此盛怒,可否和我讲讲呢。”

“说不定,我可以为皇上分忧。”

向来朱棣生气,自己都会给其分忧,出主意。

在必要时候,也算是一盆凉水。

对此,朱棣气的吹胡子瞪眼道。

“那老道士,把老子的庙号,谥号都给改了。”

“你知道改成什么了吗?!”

姚广孝微微一愣。

庙号?谥号?都改了?

“不知……”

没等姚广孝接话询问呢,朱棣便愤怒的说道。

“他娘的,他把老子庙号改成了成祖!”

“我这辈子都没想到,我有朝一日,能和我爹平起平坐,坐一桌!!!”

闻言,姚广孝的脸上也是无奈之色。

成祖成祖,难怪朱棣会这么生气。

这倒是不奇怪了。

说实话,就算是朱标,都未必敢和朱元璋坐一桌。

朱棣和朱元璋坐一桌……太祖皇帝能把朱棣打出屎来。

“老和尚,你说,我是把这瘪犊子剁成八块,还是让他千刀万剐呢?”

朱棣眯着眼,眼缝中射出寒光。

冷冷的盯着门口。

然后歪着头,向着姚广孝询问。

他现在什么都不干,什么狗屁朝政,什么治国,都丢给太子爷。

他就在这里等着!

只要朱厚熜那瘪犊子来,就砍死他!

治国为了什么?

努力这么多,简单概括就为了俩字,太宗。

要是不把朱厚熜解决,自己就是努力再多,都是放狗屁。

感受着朱棣的杀意,姚广孝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劝。

不过,劝还是得劝的。

“其实微臣倒是觉得,皇上可以询问询问嘉靖皇帝的想法。”

“说不定,他也是有苦衷的。”

“和其商量商量,能改回来自然最好。”

“千万不要被怒火冲昏了思绪,万一此人是一代中兴之君,皇上此行为。”

“岂不是断送大明的未来。”

“况且,这人不是朱家人不是?”

朱棣冷哼一声。

“朱家人?朕又不是没有杀过朱家人。”

朱允炆就是被自己烧死在了皇宫里。

这种事情,自然不可能写在史书上,后世可能不知。

现朝,他们谁都心知肚明。

这时,朱棣看着姚广孝,询问道:“再说,你又没有接触过,没有见过,你怎么知道他就是中兴之主?”

“老二做梦,你也去了?”

说实话,要是这朱厚熜真的是中兴之主,那确实要考虑考虑。

到底要不要杀。

还是有商量的余地的,只要他愿意改,那这件事就此作罢。

但要是不改,且不是明君中兴之君的情况下,那他非死不可。

姚广孝摇了摇头。

“臣虽没有同汉王一同入梦,不过,我倒是和这嘉靖皇帝略有接触。”

“其智谋城府心机手段等方面,并不输给我,甚至略胜于皇上。”

“只要他想,是完全能当中兴之主的。”

“甚至让大明焕发第二春,也说不定。”

朱棣略有些诧异。

“你对他评价如此之高?”

居然还能略胜于自己。

这评价,不可谓不高了。

那岂不是说,其能力仅次于太祖皇帝?

这等评价,未免太高了。

姚广孝笑着捋了捋自己的白胡须。

“自然,这嘉靖皇帝,除了军事能力不如皇上外,其余应该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臣和其相处了几天时间。”

“能够最为明显感觉到的两点便是。”

“聪明且多疑。”

“我和他打了几次扑克牌,他几次都能从自己的表情神态等方面,猜测到自己手里是什么牌。”

“且哪怕其手里的牌,是小牌,也会给予很大的压力,来狐假虎威。”

“虽然扑克牌只是游戏,却也能体现,这朱厚熜的一种算计能力,还有对我们心理的把控。”

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掌控游戏规则。

还能灵活运用游戏规则,其计算能力,对人心的把控能力,都不差的前提下。

足以证明,朱厚熜的能力是不差的。

只要他想,或许成为中兴之主,不是什么难事。

听着姚广孝对其的评价,朱棣的怒气减弱了几分。

有点意思。

要是这么说的话,那这朱厚熜,还真有可能是中兴之主。

嗯……那就给他一个机会吧。

只要知错改错,那饶他一命,未尝不可。

毕竟也是自己家的后代。

朱棣长舒一口气,将手里的大刀放在一旁。

叹道:“老和尚,你说,皇家当真就要你死我活吗?”

暂时将朱厚熜的事情,放一边。

他现在回想到,朱高煦和朱瞻基的事情,心里便感觉到很是乏累。

“皇上心中,还有思虑?”

朱棣眉宇间怒气少了几分,却多了几分愁容。

“嗯,老二在梦里,不仅得知了朱厚熜改我庙号的事情。”

“他还得知了,自己会被瞻基所杀的事情。”

“在朱厚熜的历史线中,瞻基那小子,刚登基,就把他二叔杀了。”

“你说,他短命,会不会是因为我逼他们发的那个誓?”

自从自己亲征北伐,由太子朱高炽监国后。

三兄弟就争的越来越频繁。

他是造反出身,他最怕的,就是后世子孙,有样学样。

成为李世民那样的反面教材,自己造反出身,把自己的太子也逼的造反,造反就成为李唐皇室的常态。

父子猜忌,甚至父子相杀,都是正常的事情,唐玄宗一日杀三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害怕这种情况出现。

因此,在第二次北伐归来后,他便召集了三兄弟和朱瞻基在一起。

并让他们都发誓,手上不能沾染朱家人的血,否则天收。

最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朱瞻基登基第一件事,就是杀自己功高盖主的二叔。

“若是誓言真的有用,那谎言,就不应该存在。”姚广孝淡然道。

“太孙英年早逝,原因或许有很多,但应该不会是誓言的原因。”

朱棣白了一眼姚广孝。

“学佛,学道,学儒,不信佛,不信道,不信儒,老和尚,你真是怪胎。”

姚广孝淡然的笑了笑。

“哈哈哈,皇上忘了,微臣还学医呢。”

“不知是一回事,知而不信,是另一回事。”

“知则去魅,失魅则常,就像皇上是燕王的时候,畅想皇帝有多美好。”

“可真正当上了皇帝,却发现,很多事情都难以抉择,就比如,如今的子孙杀戮。”

听着这句话,朱棣微微一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