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瑶与苏清婉站在长安城楼之上,微风轻轻拂过她们的衣袂,看着城中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心中满是欣慰。但她们也清楚,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新的挑战正悄然逼近。

战后的大唐,边境虽暂时安宁,可内部的民生问题却逐渐凸显。随着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愈发紧张。一些大地主凭借着雄厚的财力和势力,不断兼并土地,致使许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沦为佃农,生活困苦不堪。

苏清婉在一次微服出巡中,亲眼目睹了这一现状。她走进一个偏远的村庄,只见村庄里房屋破旧,村民们面黄肌瘦。一位老者拉着她的手,哭诉着自家土地被强行兼并的遭遇:“大人呐,我们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就这么被他们夺走了,如今我们只能给他们做工,勉强糊口,可这日子实在是太难了。”苏清婉听后,心中满是愤慨与同情,她深知,若不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将会引发严重的社会动荡。

回到长安后,苏清婉立刻与林瑶商议此事。两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她们明白,触动这些大地主的利益绝非易事,但为了百姓的福祉,又必须有所行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她们决定先进行详细的土地清查,摸清土地的实际占有情况。

苏清婉组织了一批公正廉洁的官员,深入各个州县,展开土地清查工作。这些官员们不辞辛劳,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地核实土地信息。在清查过程中,他们遭遇了重重阻力。一些大地主暗中勾结当地官员,试图隐瞒土地数量,甚至对清查官员进行威胁和恐吓。但清查官员们秉持着公正的原则,毫不退缩,坚决与这些恶势力作斗争。

与此同时,林瑶也在为解决土地问题出谋划策。她提出,对于那些非法兼并土地的大地主,要依法严惩,将土地归还给农民;对于一些确实有合理需求的土地交易,要进行规范管理,确保农民的权益不受侵害。

在清查工作接近尾声时,一份详细的土地报告呈现在了林瑶与苏清婉面前。报告显示,土地兼并问题远比她们想象的还要严重,大量的土地集中在少数大地主手中,而农民们的土地却少得可怜。林瑶看着报告,眉头紧锁,她对苏清婉说道:“清婉,这土地兼并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否则百姓将难以安居乐业。”苏清婉点头表示赞同:“没错,我们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制定合理的土地政策。”

于是,在林瑶与苏清婉的推动下,朝廷颁布了一系列土地改革政策。政策规定,非法兼并的土地必须限期归还农民,对于拒不归还者,将依法严惩;同时,限制大地主的土地占有数量,鼓励他们将多余的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并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

这些政策一经颁布,便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地主们纷纷表示不满,他们联合起来,试图抵制这些政策。他们在朝堂上向官员们施压,在民间散布谣言,企图扰乱社会秩序。面对大地主们的抵制,林瑶与苏清婉并没有退缩。她们一方面在朝堂上据理力争,向官员们阐述土地改革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组织宣传队伍,深入民间,向百姓们解释土地改革政策,争取百姓的支持。

在百姓们的支持下,土地改革政策得以逐步推行。农民们重新获得了土地,他们的生活逐渐好转,脸上也重新露出了笑容。看到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林瑶与苏清婉感到无比欣慰。

然而,土地问题刚得到初步解决,大唐的财政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随着国家的发展,各项建设和军事开支不断增加,而税收却增长缓慢,财政逐渐陷入了困境。

林瑶与苏清婉意识到,必须对税收制度进行改革,以增加财政收入。她们首先对税收项目进行了梳理,发现一些税收项目存在不合理之处,征收过程中也存在诸多漏洞。于是,她们决定简化税收项目,减少不必要的税收环节,同时加强税收监管,防止税收流失。

为了鼓励商业发展,增加商业税收,林瑶与苏清婉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她们降低了商业税的税率,减轻了商人的负担;同时,改善了商业环境,加强了对商业活动的规范管理,为商人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