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主仆二人,低声细语的交谈,“妈妈,我爹留下的家产看着丰厚,但为了来都城投亲,舍了小一半给族里,余下的又低价贱卖,折成了现银,一共三十五万两。现在又几乎舍下了全副身家给了白云寺修桥,我身上如今还有三万两。”

“哎哟,我的老天爷哟。”王妈妈心疼银子,可一想这是捐给寺庙的,她现在人还在寺中,可不敢说这钱不该捐,只能问道,“三万两银子去投奔侯夫人,会不会让侯府上下看低了姑娘?”

“这要是去的寻常人家,三万两简直想都不敢想,几辈人穿金戴银都用不完。可那到底是侯府,什么好东西没见过。姑娘去了那里,怕是会受委屈。”没有娘家撑腰,又失了银钱傍身,这日子可怎么过。

“姑娘家这一辈子,除了在家的时候,能够自在几分,去了哪里不受委屈呢。妈妈,去了侯府,我每年往侯府的公中交两千两的银钱,当做咱们寄居亲戚家的资费。私底下再拿一万两孝敬姨母。余下的,咱们应急用。”

只有让她的身边人以为她们手中银钱不凑手,侯府的人才会信以为真。沈家也就不能再打着她母族的名义,从她身上刮痧。

王妈妈粗粗一算,想着姑娘手上还捏着万把两银钱,说起来也不少,可她是见识过大老爷是怎么养女儿的,说句花钱如流水也不为过,这以后的日子也不晓得姑娘能不能过得惯。

“以前还在沈家的时候,姑娘的庶外祖母和母亲想要吃点儿好的,都得往大厨房另外使银子。这去了高门大户,这笔开销指定也少不了的。

何况遇上年节走礼,总不好指望侯府来出这钱,还得姑娘从自己的口袋子里往外掏,万把两银子可怎么够?

再说,等姑娘守孝满了三年,总是要嫁人的,这嫁妆又去哪里寻?”

“老爷从姑娘出生就开始给你攒嫁妆,可哪晓得有这变故,老宅的嫁妆还不知道便宜了谁,那可都是上好的黄花梨木和红木打的,大老爷样样都是紧着好的挑。”王妈妈想,大概会便宜了二房的女儿。

“不打紧,要是咱们有本事,嫁妆自然守得住。”花思蓉没说的是,要是她们在侯府没活出个人样,那就活该族人不把她一个女流放在眼里。

“妈妈以前在沈家,也是见识过侯夫人的手段的,她……按理,我这样的奴婢是不能在背后非议主子的。可在妈妈心里,姑娘才是我唯一的主子。姑娘只管记住,侯夫人不是好相与的人。”王妈妈只恨自己不是宅斗的一把好手,以后总有顾不周全姑娘的时候。

“妈妈放心,我记下了。”一个小官之女,靠好名声成了侯世子夫人,站稳了脚跟,顺利生下了嫡子嫡女,又成了现在的侯府当家夫人,牢牢把持着中馈,没点儿手段,怎么会?

她想去侯府寻求庇护,几千、万把两铜臭怎么敲得开尊贵的侯府大门呢?都城黄金地带的两间铺子才是重点啊。

就她亲爹的能耐,也不过是在都城的好地段有这么两家好铺子,说句日进斗金也不为过。

至于嬷嬷担忧的嫁妆,除了老宅的死物,她给自己留了两间在都城地界,实际上位于西市的小铺子,不值钱,但对于她一个孤女来说,也算拿得出手的嫁妆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