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小姐也就是佳蕙,听到邵老爷这么问,脑子飞速一转,镇定地回答道:“侄女我身体一直不太好,遵照父母的吩咐,前往唐县就医养病。” 她把编好的理由有条不紊地说了一遍。邵老爷听后,微微皱了皱眉头,说道:“这就是你父亲考虑不周了。你一个深闺中的柔弱女子,怎么能只让奶公奶母带着就去唐县呢?路途遥远,多有不便啊。” 假小姐连忙解释道:“平日里我们也经常往来,所以觉得没什么问题。没想到这次遇到了心怀不轨的船家,也怪侄女我命运不好,才遭此劫难。” 邵老爷点了点头,又说:“按理说,应该把侄女送回家里,可我这钦限紧急,实在耽搁不起。与其去唐县,不如跟老夫一起到长沙去。我家夫人和你几个姊妹都在,大家在一起也热闹。等你病好了,我再写信给你父亲,不知侄女意下如何?” 假小姐心里想着,这倒是个不错的去处,既能摆脱眼前的困境,又能有个安身之所,于是连忙说道:“既然承蒙叔父如此怜爱,侄女怎敢不从命呢?只是不知道婶母在哪里,还请让侄女前去拜见。” 邵老爷见她如此懂事,满心欢喜,连忙吩咐仆妇丫鬟,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假小姐,把她送到夫人的船上。
原来邵老爷有三个女儿,她们见到假小姐,都被她的气质和容貌所吸引,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从那以后,佳蕙就在邵老爷这里安心调养身体。她本来就没什么大病,再加上心情逐渐放松,没过几天,身体就完全康复了。邵夫人也曾在背地里悄悄问她,是否已经许配人家。佳蕙想起与施俊的缘分,便红着脸答道:“我自幼就与施生结亲了。” 夫人听后,也悄悄地把这件事告诉了老爷。
从那日开船后,船行至梅花湾的双岔口,这里有两条路:一条往东南方向,是去长沙的路;另一条往东北方向,通向绿鸭滩。
且说绿鸭滩里住着十三户渔户,其中有一个人,年纪四十多岁,姓张名立,是个老实本分的人,他的老伴儿姓李。老两口儿一直没有儿女,平日里就靠着捕鱼维持生计。
这天夜里,张老儿像往常一样撒下渔网,等他往上拉网的时候,感觉特别沉,心里一阵激动,还以为捕到了一条大鱼,连忙大声喊道:“妈妈,快来,快来帮忙!” 李氏听到喊声,赶紧从屋里出来,问道:“大哥,叫我干啥呀?”(这老两口儿一直都是这么称呼对方的,男人管女人叫妈妈,女人管男人叫大哥。也不知道他们当初是怎么论的,现在都习惯了,大家也见怪不怪。)张立兴奋地说:“妈妈,快帮我一把,这次网到的家伙可不小。” 李氏赶忙上前,和张立一起把渔网拉上船,打开一看,两人都惊呆了,里面竟然是一具女尸,还有一扇竹窗托着。张立皱着眉头,连连啐道:“真晦气,晦气!赶紧把她扔回水里去。” 李氏却连忙拦住他,说道:“大哥,别急,让我摸摸,看她还有没有气息。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说不定还有救呢。” 说着,她伸手摸了摸女尸的胸口,惊喜地发现,对方的胸口还在微微跳动,连忙说道:“还有气息,快,赶紧控水。” 李氏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掌轻轻地给女尸揉胸。没过多久,女尸吐出了不少清水,渐渐地苏醒过来,发出了微弱的哼哼声。李氏又扶着她坐起来,让她稍微定定神,这才轻声呼唤,细细询问她的来历。
原来,这个女子就是牡丹小姐。她自落水之后,多亏了那扇竹窗托着,顺着水流漂了下来,也不知道漂了多远,就这么漂流到了这里。牡丹心里明白,自己身处险境,不能轻易暴露身份,于是回答道:“我是唐县宰的丫鬟,要去接金小姐,手扶着竹窗,贪看水面的景色。没想到竹窗突然掉落,我就跟着掉进水里,不知不觉就漂到这儿了。请问妈妈您贵姓?” 李氏把自己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然后又悄悄地和张立商量道:“咱们俩大半辈子都没个一儿半女,我看这姑娘长得十分俊俏,说话也伶俐,咱们何不把她认作女儿,将来也好有个依靠啊。” 张立想了想,觉得老伴儿说得有道理,便说道:“那就听你的。” 李氏听了,满脸笑容,连忙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牡丹。牡丹想想自己这坎坷的命运,觉得能有个安身之处也不错,便心甘情愿地答应做他们的女儿,连声应允。李氏见牡丹答应了,高兴得合不拢嘴,她那颗疼女儿的心一下子就被点燃了,也顾不上捕鱼的事儿了,急忙催促张立赶紧回庄,好给女儿换身干净衣服。张立撑起船,很快就回到了庄里。李氏搀扶着牡丹走进茅屋,翻箱倒柜找出一身干净衣服,让小姐换上。原本身着华服、珠围翠绕的牡丹,如今换上了朴素的荆钗布裙,倒也别有一番韵味。
李氏又忙着寻找茶叶,烧了开水。她把茶叶放进锅里,用瓢不停地搅拌,就像在搅拌着生活的希望。过了一会儿,她拿过碗来,仔仔细细地擦干净,吹开上面的浮沫,舀了半碗水,又擦了擦碗边,这才小心翼翼地递给牡丹,说道:“我儿,喝点热水,暖暖身子,去去寒气。” 牡丹看着李氏那关切的眼神,心里一阵感动,不忍拒绝,连忙接过来,喝了几口。接着,李氏又把茶叶掏出来,重新刷了锅,舀上一瓢水,找出小米面,精心做了一碗热腾腾的白水小米面疙瘩汤,端到牡丹面前。她还特意放下一双黄油四棱竹筷子,一个白沙碟子里装着腌萝卜条儿。牡丹心里过意不去,端起碗喝了一点,觉得汤里有股甜津津的味道,倒也不难喝,于是就喝了半碗。她又咬了一点萝卜条儿,只觉得咸得扎嘴,连忙放下了。因为喝了半碗热汤,牡丹顿时觉得身上的寒气都散了出去,脸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像清晨荷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李氏在一旁看着,心疼极了,连忙掀起自己的衣襟,轻轻地给牡丹擦拭汗水,这一擦,更显出牡丹本来的美丽容颜,真是鲜妍动人,如同春日盛开的花朵。李氏越看越喜欢,眼睛都舍不得从牡丹身上移开,就像得到了稀世珍宝一样。
这时,张立走进来,关切地问道:“闺女,这会儿感觉好点了吗?” 牡丹轻声说道:“请爹爹放心,我好多了。” 张立听到小姐叫他 “爹爹”,这两个字就像一道温暖的阳光,照进了他的心田,他活了快五十岁,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叫他。这一声 “爹爹”,让他感觉自己仿佛一下子成仙了道,浑身充满了喜悦,他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说道:“妈妈,咱们这闺女可真好啊!” 李氏也笑着附和道:“正是,正是。” 说完,老两口儿笑得前仰后合。
此时,天已经渐渐亮了。李氏又和张立商量起来,她说:“女儿在县宰那里,肯定是吃惯了珍馐美味,咱们可千万别委屈了她。你卖鱼回来的时候,千万记得买些好吃的回来。” 张立想了想,说道:“既然这样,我多称些肥肉,再带些豆腐白菜回来,你觉得怎么样?” 李氏连忙点头,说道:“好,就这么办。”
乡下人不太懂什么是珍馐美味,在他们眼里,肥肉就是最好的东西了。要是吃豆腐白菜,那就跟开斋似的,这些可都是平日里舍不得吃的。其实这些东西也花不了多少钱,但他们心里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觉得,有了好菜,肯定得多吃,吃得多了,不但费菜,连饭也费。这么一算下来,还是少吃好菜划算。可如今,他们刚得了女儿,一方面怕女儿受苦,另一方面又怕女儿笑话他们寒酸,所以狠狠心,才决定买肉买菜,还变着花样地做给牡丹吃。牡丹却只是稍微吃了一点就饱了,毕竟她之前的生活习惯和现在大不一样。
时间一长,这件事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村里的人都感到很奇怪,说张老儿老两口儿突然想开了,没有儿女,却天天做好吃的。有的人就故意找借口过来,想闻闻香味,要是赶上了,还能尝上一口。谁知道,他们一走进屋里,就看到床上坐着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那容貌,那气质,就像月宫里的嫦娥,瑶池里的仙女下凡一样,美得让人不敢直视。这一下,大家都惊呆了,纷纷追问是怎么回事。得知老夫妻认了个义女,大家都打心眼里为他们高兴,也不敢再有丝毫怠慢。很快,这个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在村里传开了。十二家渔户都想着要来贺喜,热闹一番。
在这绿鸭滩的十三户渔户中,有一人名叫史云。他武艺不凡,胆量更是过人,是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热血汉子。正因如此,这些渔人们都对他十分敬重,但凡遇上大小事情,要么请他出面解决,要么找他商量对策。只要是他拿定的主意,渔户们没有一个不赞同、不依从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