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国库充实,弘历又是个闲不住的性子,正打算前往木兰围场时,金川蓦地再起战火。
历来都是军马未动,粮草先行。
户部与兵部协商第一次上报军费数额时,弘历一看便黑了脸,立刻打了回去,要求两部仔细加紧核算。
每次大军出征朝中总要走一番这个流程,他们都习惯了。但论对国库存银数额,没有人比户部尚书再了解的。
先前那个数字虽说有些虚高,但国库也绝对能撑得住。
这打仗哪哪都要花钱啊,念及送到他府上的古董书画,户部尚书一咬牙一顿脚,将奏折又原封不动的递了上去。
兵部众人也是甘愿为其呐喊助威的,而朝中众臣也纷纷上奏,言明金川战事胶着多时,若放任下去,只怕会如当初的准噶尔般成为大清毒瘤。
所以啊,什么东巡、南巡都不要想喽,赶紧批钱去打仗啊。
最后户部尚书的折子上落下一个鲜红苍劲的“准”字朱批。
这大臣高兴了,兵将也高兴了,可弘历有些不高兴了。
此番朝中众臣齐齐上奏的场面让他对富察氏生了些忌惮。
这些个大臣都是无利不起早的,没几个真的将百姓天下装进心中,能让他们卖力气,可见是有人下了血本。
还是他小觑了这些大族底蕴。
金川战事的一应事宜暂定,弘历心中烦闷,索性离了御书房往后宫走去。
“皇上,可是要去哪位娘娘那?”
弘历沉思片刻:“去永寿宫……算了,去瞧瞧玫嫔。”
先前看令贵妃的精气神依旧不佳,对于其他人他怒气未消,玫嫔是个乖媚的性子,去了也能得些清净。
随着一声起驾,御辇向着永和宫走去。
过了景和门,便是景仁宫与延禧宫,再往前走就是永和宫了。
“嫔妾给皇上请安。”
见到来人时,弘历蹙起了眉心:“起来吧。”
弘历东巡归来也未曾去过翊坤宫,她的禁足还是皇后开口解的,可如懿心中怨气难消。
除却解禁当日去长春宫吃了一肚子气,顺道谢恩外,像是要向谁证明一般,竟是移步未出翊坤宫。
好在皇后近日来为弟弟和女儿忧心忙碌,对于翊坤宫送上来的病假条子不过略一挑眉便批了。
晨昏定省免了,那绿头牌也撤了吧。
故而今日是时隔几月后,如懿第一次见到皇上,一时间竟有些鼻酸,心绪百结难解。
“仪嫔你身子不好,这是要去哪儿?”
近来朝政繁忙,见到如懿时弘历的确懵了下,缓了几息才想起来皇后似乎是与他说过解禁一事,他当时只说让皇后做主便是,然后……
皇后这是打算干什么?
仪嫔早已是心如枯槁,对于皇上的‘关怀’也是平静:“回皇上话,嫔妾是要前往奉先殿祈福。”
奉先殿……
弘历略一点头,李玉得了示意只能让轿夫起轿。
望着高高在上的明黄色身影,如懿攥紧了手中绣帕,草绿色丝线上也不慎染了蔻丹颜色。
“那本宫便先行一步了。”
仪嫔如今已是万事不管,自也不管那姐姐妹妹的一套。
她们本就是半路相遇,娴嫔也意不在她,何必继续演下去。
如懿脸色有些难看,强撑着道:“本宫也想去奉先殿为前线将士们祈福,一同去吧。”
谁料此行竟遇到旧人,也不知祈的是福还是祸。
正当如懿与仪嫔向着奉先殿前行时,已走远的弘历向着进忠招了招手:“去查查这几月奉先殿可有异动。”
“是。”
金氏罪该万死,可玉氏一族还算得用,便是要死也不该死于宫闱倾轧。
不一会儿,永和宫内响起悠悠小调,俏皮美妙。
因着皇上只有一位,后宫一向是风水轮流转的。
之前在储秀宫,后来在园子,如今又转到了永和宫中,日后可又不好说啊。
“主儿,小厨房将那方子做出来了,您尝尝。”
嬿婉将晾干的经文叠放在一处:“一会儿一并送去奉先殿。”
近来金川战况正热,前朝众臣日日挂怀,后宫嫔妃自也是祈福诵经,好不热闹。
嬿婉也是随大流抄写了些,至于是否真有去祈福之效。
只能说这方小世界的灵气信仰几近消弭,这些动作最多烧出几捧灰出来。
不过也在床上躺够了,起来活动一番也是好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