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如此。” 张北玄肯定了这一计划:“估计今晚便是他们全力攻伐之时,关键就在于诱出藏匿中的敌人射手。”

“但他们又岂会轻易中招?” 铁牛表示怀疑。

张北玄回应道:“敌人习惯隐藏于林间作为掩护进行攻击,此时大概正在远处观察动静寻找机会出手。此类手段屡次得逞,料想不会错过这次战机。”

“也就是说我们要制造条件让其主动暴露目标然后给予致命打击或者将其击退。”铁牛分析道。

“没错。” 张北玄认同他的理解。

“明白了!”铁牛赞同此计策。

“各人按分配执行任务,务必做到令行禁止无差池。” 张北玄交待完事宜后便返回住处更换战袍准备亲自督导防守作战事宜。

宜都城墙周围布满了障碍物并且大量油料洒在其上燃烧产生的黑烟四处弥漫。

紧接着又是一阵震耳欲聋的雷电交加,

小雨转瞬变成了瓢泼大雨。

换装完毕之后张北玄再次出现于东北方向的一座高厚城门前。

这座门结构坚固宽度逾六尺厚度至少一丈有余,足以抵挡住任何试图强攻过来的马队冲锋。

“弓箭手准备好!” 张北玄下令。

十余名蓄势待发的士兵立刻搭箭弯弓锁定前方敌军。

“放箭!”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

一支支羽矢如同划破夜空流星疾驰而出直指敌群中央。

伴随着呼啸风声与雨水碰撞产生的声音,

无数尖啸着穿透空气直刺入地面或目标体内造成巨大伤亡,

惨叫声不断传来伴随而来的是众多失去平衡从马背跌落的人影。

“继续射击直至最后一刻!”张北玄再发指令。

早已潜伏多时的神箭手们迅速响应再次释放致命打击。

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凡是在有效射程内的目标皆逃不过无情飞矢的收割。

一个时辰过后,清军伤亡惨重,骑步两军损失均逾两千五百人。

“撤退,所有人都给我撤出城去。”

见到这般场景,清军主帅郭英雄内心愤怒至极,满是不甘地吼叫起来。

此次进攻宜都城,清军总共集结了两万人马,并配备了火炮和鸟铳。然而天公不作美,因暴雨原因这些武器全部无法使用,反而成了行军负担。如今初一接触,竟然就折损了超过两千五百士兵,无疑是重大损失,这中间朱元璋的作用不容小觑——每当看到清军攻势受阻之时,他便带领着精锐骑兵突袭反击。

刚开始,清军骑兵尚能与朱元璋等人对抗一二,但随着战事发展、人员伤亡加剧,他们也开始心生畏惧,最终只能选择后退。

命令传达下来,超过两千五百的清军士兵如惊弓之鸟般仓皇逃离,不敢停留片刻,纷纷向城外逃散。

“哼!”目送清军逃走的身影,朱元璋冷哼道:“吩咐下去,赶紧清理战场,修复防御工事,准备迎接明日的新一轮战斗。”

……

夜幕降临,次日拂晓时空气格外清新,微风轻拂面颊,在宜都城内,朱元璋与众白莲教领袖聚集于议事大厅中。

这里最有发言权的人物当属张北玄及朱元璋二人,其次是铁牛。

昨日仅一小时交手下来,尽管敌方阵亡者多达两千多,己方损失却不足二百,可以说是一场大胜仗。

“各位兄弟,今日之战我军已占据上风,掌握有利地形。只要今晚继续坚持下去,相信我们定能有效抵御敌人的下波进攻。”张北玄分析说。

在座者闻言皆点头赞同。这一役的确让人振奋,虽然对方骑术过人,但这群主要由汉人构成的骑兵缺乏协调作战能力,只知道一股脑猛攻,整体战斗力也略显逊色……

假设换作八旗军来袭的话,恐怕连抵挡的信心都会受到质疑。

“张先生,您看我们应该怎样调配人手以应对接下来的情况呢?”

思索了一番后,张北玄回答:“我们可以派遣部分力量主动出击牵制敌方,其余部队则留守城头坚守阵地。”

“留守的部分呢?”朱元璋接着问。

张北玄白了眼说:“自然是负责驻守城墙,难道你打算让他们也加入到外勤队伍里吗?要是真那么干了,谁知敌人会出动多少人手来迎击啊?”

张北玄深知如果贸然派兵出征,敌方势必趁虚而入加大对我方城池的压力;更何况其心中筹划的战术尚未成形,不宜轻易冒险行事。

“言之有理。”大家都认可他的观点。

确实不能轻率做出决定,万一陷入困境将非常棘手。

“今夜我想亲自率领百名战士突围骚扰敌人,剩余成员则固守城内待援。”随后张北玄补充说道,“只是此计划还需诸位支持配合。”

众将齐齐看向他,等待进一步指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