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浩讲解完接下来的计划。

便开始给工部官员讲解什么是轨道车。

轨道车不一定非要是全金属结构,只需要在关键的结构上使用金属即可。

当然,沈浩也想让所有轨道车都使用金属,但目前大京皇朝的生铁并不多。

而且以前铁矿多用木炭来烧制。

木炭温度达不到。

即便是很好的密封环境,木炭温度最多也只能达到七百度到九百度。

这个温度炼出来的铁,满足不了沈浩想要的预期效果。

铁的最佳炼制温度是一千两百度到一千三百五十度。

现在有石炭使用,而石炭的温度最高可达到一千七百度左右。

有石炭在即便不需要特别好的炼铁熔炉也能炼制出沈浩所需要的高品质生铁。

所以接下来沈浩还需要对炼铁炉进行改造。

至于后期合金的锻造,那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要走。

通过讲解,工部的官员发现沈浩的思想真的很神奇。

从看到简易的轨道和轮对组合在一起后产生的效果时,他们看沈浩的眼神,一个个惊为天人。

这真的是人脑子能想出来的吗?

只要有这些简单的轨道车就能极快地对石炭进行运送。

就像沈浩所说,同样的劳工数量,有了轨道车后。就能将更多的劳工用于开采石炭上,运输所用的劳工人数至少减少一半,大大增加了开采效率。

这就是沈浩所说的,技术提高生产力。

同样的人数,只是有了更合适的工具,便能有让效益翻倍。

因此,不少工匠对沈浩的印象都有了全新的改观。

他们本以为沈浩来公布只是为了整顿工部,并非当个工匠。

毕竟沈浩是驸马,还是本届金科状元。

在南人北迁,商恩令等各个方面,沈浩都是发起人,有杰出的贡献。

这样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就应该成为朝堂的中流砥柱,而不是来工部。

可所有人都理解错了。

沈浩真的就是工匠。

原本他们和沈浩那一点疏离感,也因为沈浩的专业知识而拉近。

沈浩然后经过和他们的对话,了解到他们的能力后,心中不免再次感叹古人的智慧。

在没有创新之下,这些人将所能做到的事情几乎做到了极致。

当然,以前没有创新是因为工部并不受器重,没有更多的研究经费用于他们研究。

仅仅是徐宏图自主研发的破甲箭头,如果有足够的生铁和银两支持他用于箭头的测试,那现如今大京皇朝的弓箭威力,必能提升一到两成。

所以沈浩觉得一定要让这群工匠发挥出自己该有的能力。

等说完石炭矿山的改良。

沈浩便跟着一起开始设计新的犁头。

对于北方土地开荒需要新的犁头,沈浩非常能理解。

目前南方所用的犁头很难在北方起到作用。

无论是北方土地的坚韧程度,还是因为长期未开发,导致土地下方有很多植物的根茎,都会增加开荒难度。

原本工部的工匠需要对犁头经过多次调试,在设计出新的犁头。

不过沈浩心中有一款相对合适的贝松犁,也就不需要再经过多次调试研究。

只是古代是使用牛来拉犁,沈浩要根据牛的力量,对贝松犁进行小幅度改造,顺便他还在贝松犁前端装上可切割根茎的装置。

犁头便能有效地针对北方开荒来使用。

看到沈浩给出的设计图,薛礼感慨道:“沈浩这真的是你刚刚设计的吗?”

沈浩微微一笑,给出个善意的谎言:“以前被困在家里出不来,就喜欢研究一些东西,这款贝松犁是经过我多次改良后才有的产物。”

“那个时候我就在想,等以后离开秦家,我就能够用自己的犁头去开荒种粮活下去。”

工部官员都沉默了。

沈浩的遭遇他们都听说过,也都曾表示过同情。

但也庆幸秦家没有害死这么一位工部的天才。

众人聊着聊着,时间已经来到深夜。

等到众人反应过来的时候,早已是月明星稀。

他们都没有感觉到时间的流逝。

沈浩有一种恍如还在前世和众多国之脊梁探讨国家未来发展时的畅快感。

这也是沈浩想要的感觉。

眼看天色已晚。

沈浩让人送来不同款的名酒,以及风月楼的饭菜

众多工部官员都兴奋了。

仅仅这一大桌子酒菜就价值两千两银子。

其中菜肴并不算太贵,主要是名酒很贵,现在很多公布官员都还没喝过名酒。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