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浏览着和地震有关的新闻。

这时其中有一篇引起了他的注意。

[为原州市的地震受灾者捐款。]

如果是以前,李浩可能会置之不理,然而,这次他却不知为何感到有些不安。

“这次我赚了1亿多……我该捐一点出来,提高知名度。”

李浩想到了用人物搜索时的那个市长。

捐款似乎是一个好主意。

李浩想要提高知名度,可以捐款。

他想让大众知道他是一位有能力的企业家,而不仅仅只是个幸运儿。

李浩打电话给徐志迅。

“老板,有事?”

“哦,志迅,你知道关于灾后捐款的事吗?”

“知道。”

“网上说已经有人捐款了上百万……”

“是的。”

“你觉得捐多少才能让人印象深刻?”

“嗯,至少五百万?”

“五百万太少了。”

光这次的股票手续费都超过了这个数。

“如果捐得更多呢?”

“捐得越多,效果越好。尤其是捐款最多的人,他们肯定会记住的”

“是的。第一名。人们只关注第一名。”

“那……我明白了。”

“老板,您想捐款吗?”

“明天早上9点看新闻吧。”

转天早上。

李浩半躺在沙发上,看着新闻。

当我查看时间时,已经快到9点40分了。

“快到时间了……”

就在那一刻,等待已久的新闻出来了。

[以下是那些向红十字会捐款以救助原州地震灾民的人们名单。]

李浩看着屏幕上显示的捐款金额和捐赠人的姓名。

[来自波澜电子的35万,来自精准半导体全体员工的捐款200万,来自金龙科技的15万,来自第二小学全体师生的8.4万。]

那位女主播用悦耳的声音读出了捐赠人的金额。

李浩盯着电视看了好一会儿。

当轮到第三页时,他的名字终于出现了。

[来自浩盛投资公司首席执行官李浩的2500万。]

听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新闻中,感觉有点微妙。

他的名字在在晚见新闻中出现了。

可能是他的错觉吗?相比播音员不带感情的说出其他人的姓名时,她在说起2500万的时候似乎稍微停顿了一下。

"因为捐数额要比其他人都要多。"

李浩倒不是要与他人竞争捐款,但个人捐出的2500万应该是比较大的数额了。

这样看新闻的人起码会对他的名字有了印象。

而且现在重播网络媒体也很流行,视频可能会被剪辑然后上传到网上。

“现在,由于网络的发达,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很难隐瞒。”他感叹道。

随后打开了手机上的日历。

如果不想白白浪费了每个月高达7000万的会员订阅费,就要让钱流动起来。"

根据时间表,在四天后有一次赚钱的机会。

"泰康的房地产交易达到了涨停价。"

五天后,泰康将出售其在市中心的土地。

可惜的是,它的市值只有总共12.6亿。

现在李浩用2.8亿赚了1.2亿,捐了2000多万元,所以还有大约3.8亿。

但如果把这么多钱投资到股票市场上,那将是一场灾难。

“又是这样。”

在向浩盛注资2亿之前,他的资金就达到了4.2亿。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