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小时的颠簸后,凌晨时分,运输机终于稳稳降落在克里特岛的苏达湾海军基地。

机舱门打开的瞬间,一股清新的海风扑面而来,带着初春地中海特有的温润气息。

威龙和他的队员们纷纷走出机舱,抬头看着天际泛起微微的曙光,身上的疲惫似乎在这一刻被一扫而空。

与他们同行的GTI特战干员们已经不再是少数,基地内外充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战斗精英,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大规模行动。

威龙刚刚踏上跑道,便注意到四周的忙碌景象。

许多同样来自解放军的GTI特战干员正忙着卸载装备、检查车辆,气氛既紧张又充满期待。

就在这时,一群身穿沙漠迷彩服的特战干员走了过来,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围着威龙打量起来。

威龙心里明白,这群人是被他身上的特殊装备吸引了——那是他刚刚移植不久的M-5 Relink "神盾"脑控外骨骼作战系统。

其中一名身材魁梧的特战干员眼睛瞪得大大的,嘴里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叹:“这就是‘神盾’外骨骼?听说它能大幅提升作战能力,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能见到实物!”

威龙微微一笑,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的外骨骼系统,这套装备紧密地附着在他全身,银白色的金属表面在黎明的微光下散发着一丝冷冽的光芒。

系统的外观极为精密,关节部分的伺服装置和液压动力单元让整个外骨骼看起来既像是一件高科技的战甲,又仿佛是一个机械巨人的骨架。

“嗯,正是‘神盾’。”威龙点了点头,话语中带着自信,“它的脑控系统能与我的神经直接连接,使我能够更精准地操控它,不论是提升力量还是速度,都能在作战中获得极大的优势。”

另一名瘦高的特战干员走上前,带着好奇的表情伸手触摸了一下威龙背部的接口,感受着那种冰冷的金属感。

她低声道:“真不敢想象,这东西装上后会有什么效果。你感觉怎么样?在战斗中会不会很不适应?”

威龙皱了皱眉头,试着活动了一下肩膀,感受着外骨骼的灵活度。

他摸了摸耳边的微型耳机,里面传来红狼的声音:“威龙,注意,前方有其他特战队员过来了,咱们先别聊太久。”

威龙随即摆摆手,微笑着回答:“放心,适应了就没问题。系统已经高度智能化了,几乎不需要特别训练。”

这时,一名较为年轻的特战干员走了过来,眼睛里充满了好奇:“哥们,能给我们演示一下吗?这个外骨骼到底有多牛!”

威龙笑了笑,低下身,按下了背部的启动按钮。

随着系统激活,他的双腿微微弯曲,外骨骼的机械部件开始发出低沉的嗡鸣声,接着,他瞬间爆发出一道速度,向前迈出了几步,几乎是一瞬间,便已经跑出了十多米远。周围的人纷纷发出惊叹的声音。

“我擦,这速度也太快了吧!”

“这简直是战斗力的暴增!”

威龙停下脚步,回头看着这群依然震惊的特战干员们,语气平静:“这套装备主要依赖脑控系统,反应速度很快,但同时需要与身体的配合非常默契,稍有不慎就可能出错。大家可以试试看,但记住,外骨骼只是一种工具,最重要的还是每个人自身的实力。”

正当大家纷纷点头,打算试一试时,深蓝突然走了过来,他的脸上带着一丝愉快。“威龙前辈,红狼前辈让我们过去,好好吃一顿。”

他说着,目光扫过周围的同伴,仿佛并不太愿意打扰威龙的展示。

威龙点了点头,收起笑容,对身边的人说:“看来任务马上就要开始了,大家都准备好了吗?”

“当然!”一名特战干员拍了拍胸口,带着坚定的语气说道,“战斗才刚刚开始,我们随时准备出发!”

威龙回过头,向深蓝点了点头,带着一丝淡定的笑容:“走吧。”

拂晓前1小时的塔台观测点保持高度警戒,探照灯柱刺破薄雾的瞬间,第7批次伊尔-476运输机正以22秒间隔降落在04号跑道。

地勤机械臂将ZTZ24D"绝影"主战坦克的复合装甲模块嵌入车体,这种采用陶瓷-纳米晶钢夹层的54吨级陆战平台,其120mm/L50电热化学炮在30公里射程内仍可保持±0.3密位精度。

跑道东侧露天整备区,十二辆ZTD-30"海鲨"两栖突击车的喷水推进器正在进行盐雾清洗,它们即将搭载于071E型船坞登陆舰执行跨海突袭。

来自七个国家的GTI特战干员在3号机库集结,希腊第5特勤组的炊事队正将整扇烤羊从野战炊事车卸下。

"尝尝真正的苏夫拉基,"留着浓密胡须的希腊士官长用战术匕首分割着羊肉,"比你们该死的单兵口粮强二十个纬度。"

他的防弹围裙下露出ZBD25步战车乘员特有的抗过载护颈——这些30吨级全电驱动战车已完成两栖改装,其30mm埋头弹武器站能发射可编程空爆弹。

战术规划中枢位于地下12米,全息沙盘投射出爱琴海北部的实时态势,战役指挥官赵永强中将用激光笔划过LR/PP-120迫榴炮的覆盖范围:"模块化设计允许在15分钟内切换120mm迫击炮模式或100mm榴弹炮模式,每门炮配备的巡飞弹母舱可投放36架自杀式无人机。"

这位 1987 年呱呱坠地的年轻才俊,如今已然成为了陆军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这一要职的担当者。

他在军事领域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卓越的智慧,尤其精通机械化部队之间的协同作战指挥艺术。

多年来,他凭借着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战经验以及敏锐的战场洞察力,成功地指挥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令哈夫克闻风丧胆。

然而,对于大规模登陆作战这样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而言,这却尚属首次尝试。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他毫不退缩,而是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迎难而上,决心在这片新的战场上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玻璃幕墙外,四架直-20G特种作战直升机正在加装磁异探测吊舱,它们的任务是为两栖编队清扫智能水雷。

克里特岛岩蜂蜜的甜香与焦化羊脂的烟火气在3号停机坪弥漫,希腊第5特勤组将野战炊事车改造成了露天烤肉铺。

三十人份的穆萨卡在军用高压蒸锅里翻腾,锡纸包裹的酿番茄塞满巴尔干香料,而真正让GTI特战干员瞳孔放大的,是那四台持续喷涌泡沫的雅典娜精酿啤酒机——这是希腊国防部特批的"士气维持装备",其流量计与军需官的系统直连。

威龙咬开蒜香羊排的脆骨时,战术腕表正同步接收两栖编队的航路更新。

他举起泛着白沫的500ml战术啤酒杯:"要我说,这顿比烬区那次战前断头饭强多了,至少不用就着沙尘暴啃压缩饼干。"

杯壁凝结的水珠折射着远处ZTD-30"海鲨"突击车的激光告警器红光,某种荒诞的战场诗意在麦芽香气中发酵。

蜂医的硬化手套捏扁铝罐的脆响,让德国北部乡村啤酒馆的回忆瞬间具象化:"不来梅港的艾丁格黑啤能在零下20度不结冰,但希腊人往啤酒里加松脂的操作……"

他突然侧耳倾听三公里外04跑道的引擎尖啸,"等等,这是CFM56引擎改型?土耳其人的预警机换装进度比情报快了两周。"

“其实土耳其人一直都有很好的装备,也有很好的士兵,只不过他们为了保存实力,一直跟在我们的主力后面。”威龙想必对这群自称“罗马人”的突厥余孽也并没有什么好感,之前他还在库尔德山区跟这些所谓的友军交过手。

红狼擦拭着RZ11N5 加斯特原理速射机枪的观瞄镜片,阿尔巴尼亚德林河畔的雨夜突然在脑神经增强芯片里闪回:"2029年的行动,我们在吉诺卡斯特古城的地窖找到整箱拉基酒。"

他的瞳孔微微收缩,战术目镜自动标注出爱琴海对岸的导弹阵地坐标,"那玩意比蜂医说的松脂啤酒还呛十倍。"

骇爪的增强现实护目镜弹出巴尔干半岛三维地图,红狼共享的路径标记在科索沃梅托希亚山谷形成血红轨迹。

"当时我们护送的是联合国核查小组?"这位年轻狙击手调整着QBU-203狙击枪的充能线圈,无意间触发了GTI盟军作战数据库的加密区块。

红狼的战术外骨骼突然泄压,蒸汽混着啤酒沫喷出:"不,是给地拉那的黑市军火商送"圣诞礼物"。"

当克里特传统七弦琴的旋律从某个士兵的手机传出时,基地反炮兵雷达突然捕捉到160公里外的异常热源。

所有人战术平板同步震动,爱琴海上空的"翔龙Ⅱ"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里,三艘土耳其214型潜艇正浮出海面更换燃料电池。

威龙小心翼翼地将那香气四溢的羊肉卷饼,轻轻塞进自己那件厚重的防弹衣夹层之中。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