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灰暗的雾气如同一块沉甸甸的湿布,沉甸甸地笼罩着小院。
宽阔的平原,庄家就像拼图一样,一块一块的错落有致长在田里,泥土打成柸剔好院墙,盖成的房屋,井然有序,但墙皮像是历经岁月折磨的老人的皮肤,斑驳脱落。
阿末家的小院,被一圈半人高的土墙围着,院里的几棵歪脖子树,在风中瑟瑟发抖,发出“呜呜”的低吟,仿佛在诉说着这个时期。
屋内,司智听着司情的话,眉头紧紧锁在一起,像是两把锋利的钩子,几乎要嵌进肉里。
她的眼神深邃而忧虑,死死盯着阿末的一举一动,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大而棘手的问题。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角落,元正对于阿末之前提出的要求,态度正渐渐发生转变。
他原本冷峻如冰的脸上,此刻竟浮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松动。
这突如其来的改变,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始料未及。
众人面面相觑,眼神中满是惊讶与疑惑。
娇兰看到这一幕,只是轻轻一笑,那笑容如同水面上的一层薄冰,看似平静,却透着丝丝寒意。
采婆婆则欲言又止,嘴唇微微颤抖,脸上的表情耐人寻味,仿佛藏着无数不能言说。
长大的兰兰和壮壮,眼神中再也没有了姊妹间应有的温情,取而代之的是彻骨的冷漠。
他,她们看向阿末的目光,就像在看一个陌生人,甚至带着一丝嫌弃。
兰兰看到元正对阿末态度的改变,心中满是不满。
她不止一次地跑到娇兰跟前,小声抱怨着,眼神中闪烁着嫉妒的火花:“妈,你看爸怎么突然对阿末好了,凭什么呀?”娇兰只是冷哼一声,并未作答。
阿末看到元正的态度转变,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一度以为,自己的家人终于开始爱自己了。
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在她的脸上,映出她那带着些许期待的笑容。
然而,娇兰看阿末的眼神却闪烁不定,时而冷漠,时而警惕。
阿末察觉到了这异样的目光,只能时时注意自己的行为,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生怕触碰到娇兰敏感的神经。
日子一天天过去,阿末所在的班级要合并,四个班变成三个班。
新的教室里,陌生的面孔来来往往。
阿末看着那些新同学,心中既紧张又好奇。
让她眼前一亮的是,有不少同学长得十分俊美,身姿挺拔,面容姣好。
再看看自己,穿着朴素,相貌平平,阿末不禁有些自卑,觉得自己可能还有点丑。
平时,阿末不再主动凑进同学堆里。
这天,一个喜欢穿红衣服的漂亮女同学刘转,走到阿末身边,兴奋地说:“阿末,我亲戚和你们是一个村子的呢!”
阿末只是淡淡地应了一声,没有过多附和。
其他同学问起时,她也只是点点头,眼神中透着一丝疏离。
这天中午,一个同学匆匆跑到阿末跟前,神秘兮兮地说:“阿末,你知道吗?那个刘转到处跟人说,你们家有人给他们亲戚讲,说你……说你在做那种见不得人的买卖,说得可难听了!”
阿末听后,心中一紧,但脸上依然保持着平静,淡淡地说:“我和你在一个班都几年了,你觉得她说的是真的假的?”
同学皱着眉头,一脸疑惑地说:“哎,每年都分班,我们确实在一起几年了,我肯定没见你做过什么不好的事。可刘转的亲戚是你们村的,你就不打算让你家人去找他们问问清楚?”
阿末沉默了一会儿,缓缓说道:“算了,也许,下一个学期大家可能都不在一起了,什么亲戚不亲戚的,我也不认识。”
同学见阿末没有要去找刘转麻烦的意思,便也不再多说,摇摇头离开了。
经过刘转这样造谣,许多不知情的同学都对阿末产生了偏见,觉得她不应该再继续上学。
他们甚至组成了小团体,对阿末充满了敌意,似乎随时准备霸凌她。
阿末其实心里很难过,她知道说那些话的人背后肯定有娇兰的影子。
她心里清楚,不出所料的话,之后几天娇兰在家里会对自己格外“好”,那是一种虚伪的、带着目的的好。
上学,放学,阿末像往常一样穿梭在小镇的街道上。
娇兰几次有意无意地问阿末:“阿末,你在学校怎么样啊?”
阿末只是低声回答:“和之前一样。”
她的声音低沉而压抑,仿佛有一块巨石压在胸口。
又过了几天,课间休息时,阿末出去上卫生间。
回来后,却发现自己的书包不在课桌上。
她心急如焚,大声问道:“你们谁看到我的书包去哪里了?”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随后爆发出一阵哄笑。
有的同学掩面嘲笑阿末,一个同学阴阳怪气地说:“你都不上学了,怎么还会有你的书包?”
这话一出,同学们更是起哄起来,各种难听的话像利箭一样射向阿末。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