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侍御史韦月将出班举笏:“臣韦月将虽然同样出身韦曲,却也不敢行这奢靡之事,愿劝诫鸿胪少卿节俭。”
“但能心存庶人,雍州遭风灾的黎庶鸿胪少卿可以救助一二嘛。”
韦巨源勃然大怒。
虽说都出身韦曲,但家境各自不同,韦曲有富庶的,也有穷得当裤子的,凭什么要求一样?
奢靡就得去赈济,这什么歪理?
道德绑架要不得!
然而韦巨源也心知肚明,这些不痛不痒却恶心人的弹劾是怎么来的。
他支持庐陵郡王妃韦氏,可庐陵郡王李哲现在正跌入谷底,想对李哲展开报复的人,难免就把韦巨源当成报复对象了嘛。
韦巨源阴阳怪气地出声:“是,以后臣韦巨源每餐只一荤一素一汤。”
李恒双手大张,摆了一个环抱的姿势,头一抬:“不会是那么大的菜碗吧?”
御史中丞骞味道忍不住哈哈大笑:“以鸿胪少卿的胃口,真有可能用海碗!”
给事中唐之奇出班:“各人家境不同,总不能强求鸿胪少卿跟庶人一样粗茶淡饭吧?”
“感觉给事中是在暗戳戳取笑本郡王啊。”李恒阴阳怪气地开口。“除了跟郡王妃共同用膳,本郡王半数时间是跟少年团一起吃麦饭。”
唐之奇哑口无言。
即便他的本意不是这样,在李恒有意曲解下,也没法说得清楚。
何况,对李贤父子,他多少心头有愧,只能选择闭嘴了。
一步错,步步错,他在朝堂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太仆少卿李敬业开口:“本官每月总有一旬跟部曲同吃同住。”
祖父李绩的本事他没学会,但这些传统还在保持,李敬业觉得这才是权贵应有的传承。
他这一番话也不是要支持谁,不过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大唐开国六十三年,人口还没有恢复前朝巅峰时刻,奢靡却不下于隋朝!
李恒不再跟韦巨源、唐之奇纠缠,举笏道:“臣李恒立府不久,积蓄不多,虽然有心,但实力有限,只能献一个月俸禄,请朝廷代为安抚雍州受灾庶人。”
李贤起身:“臣李贤身为太子,赈济庶人义不容辞,愿献一个月用度为朝廷分忧。”
李贤说话,其实是在为李恒打补丁。
首倡捐献俸禄的话,李恒的身份还不适合说,太子开口就不突兀了。
俸禄是臣子的工资,太子是储君,用度的说法才贴切。
而且,李恒的说法并不标准,容易遭人诟病。
不论贫富,宣政殿中的官员都愿意献一个月俸禄为朝廷分忧。
有更多私财的官员,不是没有能力或不愿捐献更多,只是按规矩不能超过上官捐献的数目。
比如说,吏部郎中捐献得比吏部尚书还多,吏部尚书心头就有个问号了:吏部郎中想干嘛呢?
官场厮混,如果连这规矩都不懂,活该前途无亮。
监察御史萧至忠突然开口:“雍州风灾捐献了,那河南道大水呢?洛州可是开仓低价出售糙米了。”
李恒一惊,看了父亲一眼。
父亲已经准备好和相王李轮翻脸了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