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天气,总是下着淅沥的小雨,雨滴顺着屋檐上的瓦片,滴落下来,宅里新添了两名家丁,宅里总算感觉热闹了些许。我坐在窗前听雨。

迟公公火急火燎地赶来,领着两个小太监。

“孔待制,陛下召你,紧急”

我听闻,马上起身,看着迟公公着急的样子,想必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我立马随着迟公公一路小跑,雨滴淅淅沥沥,我们撑着油纸伞,浑身淋湿了。

“迟公公,可否透露一下,有何急事?”

“去了你就知道了”

“能否提前告知于我吗?我好做个准备”

“孔待制,你可知道今日是陛下课业小考之日?”

“课业小考?”

“每逢初一十五,陛下都要接受太傅的课业小考,今日是十五,陛下命我紧急召你入宫”

“这,干我何事?”我在心里嘀咕着。

可所谓是风雨兼程啊,坐着马车进宫,又步行了将近一个时辰,便是来帮皇帝应付考试作弊?

我心里不禁有一百个不愿意。但是奈何为人臣子,拿人俸禄,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迟公公引我至听雨轩,这倒是挺符合此情此景的,我等向陛下和众人行礼,我用余光打量着周围,小轩里清风阵阵,雨点淅淅沥沥间竟成了一道风景,添加了许多雅致。

陛下和几位大臣正坐着,我立马打起精神,扫视了一番,在场的,便是曹太傅,白翰林,另外还有一人我并不认识。

“孔吾,新一任的天章阁待制,今日特意让他来,陪几位卿家一同赏雨赏诗,坐”

“陛下赐座”

有两太监搬来一椅子,我随即端端正正坐下。

“陛下,上旬所学《吕氏春秋》,不知有何见解?”

陛下此时将头转向了坐在左侧一角的我,瞪着眼睛看着我,我顿时毛骨悚然,这是示意我帮他回答啊。

“《吕氏春秋》卷二十二,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此种说法,朕牢记于心,要想自身安定,国家安宁,天下太平,则必须亲贤人,远小人也。各位卿家,均是国家栋梁之才,何为贤才,以何为国效力,想必尔等也自有看法,何不也说说呢?孔吾,孔待制,你来说说吧。”

在这儿等着我呢?这上班搞得跟考试差不多,天天提心吊胆,还能不能一起愉快的玩耍啦?我心里嘀咕着。

“在各位大人面前,小的实在不敢卖弄,不过既然陛下让微臣说,那微臣便班门弄斧了,”我站了起来,向各位大臣面前做了个揖。

便气定神闲地说了起来,“《尚书》一书曾说,‘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官吏任用,唯有贤才之人才能堪称大任,自先古以来便有了贤能治国的传统,而从善不从众,方才是良政善治。《孔子家语》中说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于得人,功绩,在于是否有贤德之人施行善政。贤,要为人所知,上位者要能明辨忠奸、广纳良言、崇德辨惑;贤,要为人推举,上位者要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求取、举荐贤能;贤,要为人所用,上位者要知人善任、采纳谏言、用人不疑;贤,要为人所安,对贤能要有赏有罚,赏罚分明,善始善终。。。”

我一通侃侃而谈,且不说我说的好不好,说的对不对,反正先把这关忽悠过了再说,只见几位大臣皆默默地听着,不作何表示。

语罢,曹太傅站了起来说到,“孔待制这番政见倒是很有意思,颇有自己的见解,今日我们便是在这雨中小轩,各抒己见,也算是广纳良言,颇有受益”

“孔待制,年轻气盛,言之凿凿,未免太过自信了”白翰林说道。

“诶,年轻人便是要自信才对”曹太傅说到。

“在下出言无忌,冒犯大人了”

“不不,畅所欲言甚好”曹太傅说到。

心想曹太傅人还怪好的嘞,也算是帮我解围了,我退至一旁,且听听大家如何点评吧。

“孔待制这番言论,朕觉得倒是挺好,字字句句都是替朕回答了曹太傅的问题啊,深的朕心,坐吧”

我与曹太傅都回到座上。

“今日,小轩一聚,一来是太傅要检查朕的课业,先前,与朕这么一说,朕觉着不如就在小轩一聚,正好还可以赏赏风景,闲话家常,也算是美事。”

他说着,看了众人,点头说到,“正好,今日,风清雨润,是祥和之气,朕心情大好,不如各位赋诗一首如何?”

我的心里顿时有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我瞬息闭上眼睛,吸了口气,抖擞抖擞精神,不然,我怕我会骂出口。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