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杨政道去天竺担任布政使?

当这件事被朝中官员们知道之后,几乎所有人的第一想法就是,这种决定也就只有像太子殿下这般人物才能够做得出来了。

不过,对此朝中百官,便是如温彦博、虞世南以及屈突通这等前朝老臣及武将,对此也皆是心中感动热切,丝毫未有一人会有什么光复大隋的想法。

“大隋已经是过去了,既然太子殿下愿意抛却以往,重新启用并重用你,今后你就当真正将自己视为大唐朝臣,不可有任何异心,你可明白?”

宋国公府,前朝的萧皇后,如今被大唐授予“隋朝懿德太后”,准许其以“萧氏南梁房宗妇”的身份自由活动,如同寻常的大唐勋贵一般。

此刻她看着面前跪在地上的杨政道,语重心长的叮嘱着。

说着,还兀自叹息了一声:“你当年跟我一同在突厥受难,寄人篱下的痛苦你是知道的,大唐皇室如今一未曾羞辱你我,二也不曾苛待和监禁,你可明白这其中究竟是多大的宽容?”

杨政道神色恭敬。

“孙儿明白,大母勿忧,孙儿从未有过异心,今后也绝不会有。”

萧皇后点点头,心中松了口气。

斟酌沉吟片刻,她忽而看着面前的杨政道,出声询问。

“我今后会一直住在宋国公府,毕竟这里有我的弟弟,但是你如今既然皇室给了你我体面,你我也当恭顺尽心.......我听闻弘农杨氏丹阳房一系子嗣断绝,当年你便是出身那一脉,我会奏请长孙皇后,让她从中帮忙,让你回去继承。”

“今后你称呼我一声大母,但却是弘农杨氏丹阳房的家主,你可明白?”

杨政道深吸一口气,眼眶泛红。

对着面前的萧皇后恭敬再次拜礼。

“孙儿明白,大母为孙儿计之深矣,孙儿今后必定谨言慎行,忠君报国。”

.......

萧皇后的动作很快。

毕竟眼下眼瞅着又到了皇家第一舰队从阿拉伯返回的日子,最多两三个月,舰队就会回到大唐,届时等到再次出发,杨政道也就要随同赴任出发。

她亲自带着礼物,来到宫中和长孙皇后商议这件事。

长孙皇后心中自是高兴的,萧皇后回归南梁萧氏,杨政道归回弘农杨氏,某种程度上便算是彻底的,在天下人面前表达了彻底放下旧有皇权的意思。

今后再无萧皇后,只有南梁萧氏萧老夫人。

今后也再无隋炀帝孙隋后主,只有弘农杨氏家主杨政道。

这件事太子李承乾未曾有提过,但是当他任命杨政道为天竺布政使的那一刻,萧皇后他们便已经做出了最聪明的回应。

贞观七年春,正月十九。

值深天德合,利化解旧怨。

江南道润州丹阳县。

一场由大唐礼部亲自派遣官员辅佐,且甚至皇室派遣代表观礼的认祖归宗的仪式,正在这人丁不兴,家族凋敝的弘农杨氏丹阳房举办。

礼乐吹奏,满城宴请。

弘农杨氏丹阳房位于丹阳县练湖之畔,原本周围景致错落,往来宾客皆儒袍雅士,甚至于在武德年初的时候,这里往来还有不少杨氏门客。

然而如今,练湖之畔,湖田千顷,竹坞连绵,以往被剥削和欺辱的寻常百姓家欢声笑语连成一片,稻丰鱼香到处都透露着如今大唐奉行新政之策下,带来的勃勃生机。

反倒是曾经访客不断的弘农杨氏丹阳房,如今凋敝斐然。

在长安太府寺任职的杨崇礼,以及前两年才被调往岭南道广州府任职的杨德裔今日作为这场仪式的杨氏代表,在门前一左一右的迎接着宾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