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他把一支鸟铳扔给潘林。
潘林毫不犹豫地走上前,接过鸟铳,他的动作娴熟而自信,熟练地完成了装弹、点火、射击等一系列动作。
只听“砰”的一声巨响,靶盘稳稳地命中。
罗虎看到这个情景,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的声音在场地上回荡着:“看到了吗?想要领赏钱,就必须要达到这种精度,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精锐。”他的目光扫视着下方的京营士兵们,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然而,此刻场下却是一片鸦雀无声。那些原本还抱着侥幸心理的士兵们,都纷纷低下头去。
就在这时,罗虎挥手示意,让潘林走上前来。他低声向潘林交代道:“记住,我只要精兵!不仅技能要合格,更要有勇气、令到必行,绝对不能容忍任何兵油子存在!”
潘林神情严肃地点头应道:“遵命!”
随后,他转身回到队伍之中,继续开始选拔士兵。虽然目前前来参加试射的人数并不多,但随着消息的逐渐传开,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毕竟,对于这些士兵来说,赏钱的诱惑还是很大的。
今天到此为止,罗虎和王四往回走。
一路上,罗虎对未来与满清的战斗充满担忧。他深知满清的统治者并非是排斥科技、愚昧无知的集团。
在真实的历史中,清朝初建之时,对火器的应用极为重视。当孔有德等人带着大明的火炮、火枪以及制造技术向皇太极投降,满清军队已不再是努尔哈赤领导下以冷兵器为主的八旗军了。
在火器的运用上,当时的满清与大明并驾齐驱,比大顺则更为先进。
这一事实在未来的潼关一战中得到了印证。多铎利用火枪成功制衡了李自成引以为傲的骑兵,又以红夷大炮攻破了城池。
面对眼前京营火器部队的拙劣表现,罗虎对即将与满清展开的战斗忧心忡忡。
进城之后,他们路遇一天主教堂,这里是教士汤若望传教的地方。
1658年,汤若望受派抵达澳门,后到陕西传教,后汤若望受崇祯帝之命,两年中铸造大炮二十门,并完成了《火攻挈要》一书。该书传播了欧洲16世纪的火炮制造知识,是明末有关西洋大炮的最权威的著作。
“这个汤教士是个人才,如果李自成真的守不住北京,一定得把他带走。”
罗虎勒马朝教堂看了看,然后催促王四,一起朝吴三桂的老爹吴襄家疾驰而去。
他要去拜访拜访这个曾经的大明的辽东总兵,因为现在天下的命运都跟他的儿子吴三桂息息相关。
大顺军高歌猛进之时,崇祯命吴襄提督京营,结果北京城破时,吴襄被活捉。
因为李自成还要拉拢吴三桂,他被放回家里,和家人团聚了。
现在吴三桂的军队正在赶往北京的路上,他正在观望徘徊,对投降李自成是忐忑的,未来如何心中没底。
而追赃助饷马上就要开始,吴家难免波及,当然还有那个被称作“红颜祸水”的陈圆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