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绥坐在桌前批阅奏折,很是认真。
刘隆就坐在他一旁的小桌上,单手撑着脑袋,静静地看着。
这一刻,他仿若回到了几年之前。
那时候,也是这般场景。
只不过,那时的他还小,靠在邓绥的一旁,陪着她。
如今,他长大了。
可是她,依旧那么美丽。
带着不属于人间烟火的气息,还是伏在桌前,撑着大汉天下。
一丝不苟,兢兢业业。
刘隆内心甜蜜,叹了一声,随即拿起了桌前的竹简,翻阅开来。
看着逐渐之中记录的内容,他的脸上露出了一抹无奈的苦笑。
“母后,去年十三个州发生蝗灾,关中关东关西等下属州郡的粮食产量看来很是不好。”
刘隆眉头紧皱,望向了邓绥。
“是啊,如今国家灾难频发,百姓生活不易,母后已经命令下属州郡免除百姓赋税,开仓赈济,朝廷也对十分困难的郡县下发了赈济粮食!”
“母后,如今快要夏耕了,儿感觉许多百姓家中早就没有了粮种......”
邓绥点了点头,明白刘隆的担忧。
百姓艰辛,在没有吃的情况下,早就将来年的种子吃得一干二净了。
“隆儿放心,百姓今年的种子我已经命令尹勤和大司农司马商议了对策,对这些无种子的灾民先可以提供赊贷,待丰收之后再交还。”
赊贷,顾名思义也就是借贷,早在先秦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
刘隆也是可脸上露出喜悦:“母后如此做法,天下受灾受难的百姓可算是有了一条活路了!”
邓绥也是嘴里叹了一口气,说道:“长此以往,国家也是快无力支撑了,希望今后能少一点灾祸,让百姓渡过难关。”
如今,在邓绥的诏令下,整个大汉算是全方面休养生息,停止一切战事。
这也导致西北的羌人迟迟都没有剿灭,一直处在对峙当中。
听完邓绥的话之后,刘隆也是内心苦涩。
他明白,东汉时期就是如此,没办法改变,小冰河时期导致的环境变化,引得灾难横行。
在今后的一段时间之内,灾祸还是有很多。
但——
刘隆内心坚定,既然躲不过这些天灾,那便只能尽早预防,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另一个最重要也是最不能忽视的一点,让百姓家中有余粮。
只要确保这一点,那么天下太平,还是可以保证的。
“粮食!百姓的粮食问题得放在首位......”刘隆内心呢喃,暗自记在心上。
邓绥看着竹简,忽然眉头微皱。
“母后,怎么了?”
“哎,如今西北羌人骚乱,各州郡的百姓人心惶惶,产生了许多流民,都向着三辅地区涌了过来......”
“母后,儿认为,西北羌人的问题亟待解决,这点还需要提上日程,此处的位置关系整个河西走廊的安全!”刘隆看着邓绥,认真地说道。
邓绥眼睛一亮,点了点头。
“隆儿近来长进不少,看来你对西北的战事也很是关心。”
“这是邓悝舅舅跟我说的,我也觉得他讲的很有道理。”
“隆儿放心,滇零如今盘踞北地,有自立的迹象,母后一直放在心上。”邓绥摸了摸刘隆的头,继续道:
“朝廷的军队目前也正在凉州屯军,死死地盯着他们,但是目前国力积弱,羌人又擅长骑射,还需要静待时机,才能将他们一网打尽。”
刘隆也是明白邓绥内心的考量,说道:“母后放心,我汉军一定能够大破羌人蛮夷,收复失地。”
“那是自然,先帝交到我手中的天下,一分一毫都不能有失!”
看着邓绥坚毅的眼神,刘隆内心尊崇。
“隆儿相信母后!”
说罢,刘隆一笑,继续道:“母后,不说这些了,隆儿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嗯?你这个小调皮,还学会卖关子了,什么好消息......”
“近来隆儿带领张衡等一众少府工匠,正在制造雕版印刷术,一旦这个东西做好,就可以批量用纸张印制文书了!”
邓绥听闻‘雕版印刷’,眼睛一亮,询问为何物。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