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术的提出,不是刘隆一时起兴。

如今纸张的改良已经很是顺利,再有一些日子便可以彻底达到他所要求的水准。

加上现在许慎已经在他的安排下研习汉语拼音,刘隆内心清楚依靠这些东观内的大儒以及五经博士,用不了多少日子便可以摸到精髓。

待着两方面条件成熟之后,就需要先小范围推广。那么,宫中数量不少的掖庭小黄门和宫女是最合适不过的选择。

这一切,才让刘隆迫切想要实施印刷术。

至关重要的是,一旦成功,那么既可以展示印刷术的厉害之处,又可以让这些人明白‘科学’机巧的伟大。

张衡脸颊之上的疑惑已然消失,取而代之是眼睛之中流出的强烈期待。

可以说,自从和刘隆彻夜长谈那一晚过后,在他心里,当今天子就是他心中的明灯。

“陛下,何为印刷术?”

刘隆笑了笑,坐了下来,说道:“张卿刚才说对了,这印刷术可以看做你所谓的拓印之法,其运用的原理是一致的。”

张衡一脸认真点了点头。

刘隆轻笑:“你刚才也说了,金印之所以能够拓印,那是已经刻上了文字,碑文亦是如此。”

“朕问你,之前你在尚书台之时,常整理文书,那一堆堆竹简你感觉如何?”

张衡皱了皱眉头,叹了一口气:“竹简大堆大堆,很是繁重。”

“正因为如此,所以朕才进行了纸张的改良,这样处理文书的速度就可以大大加快......”

张衡明白,这就是前一日陛下对他说的科学之道。

“陛下所言极是!这样一来,你所说的‘生产力’也就大大提高了!”

刘隆闻言,也是点头称赞,对张衡学以致用的思想转变很是满意。

“张卿说得对,朕要你们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提升处理的效率。那么你且试想一下,要是对竹简上的文字形成拓印之法,那么是不是就可以快速在纸张形成一致的文书?”

“陛下......”张衡听闻之后,立刻脸上流出了惊喜之色:“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臣明白了,陛下所说的印刷术应该就是以物雕刻文字,然后以拓印之法进行实施?”

随着刘隆一点点引导,张衡也是后知后觉,体会到了其中的想法。

“没错!”刘隆大笑,随后便细细说道:“张衡,朕告诉你,这种印刷术称之为雕版印刷术,是先将文字临摹在木块之上,然后选用凿子、刻刀等辅助工具,将其雕成阳文。”

之所以选用雕版印刷术,也是刘隆经过仔细的思考之后决定好的。

毕竟碍于生产力,这种方法更加简单、成本也比较低,而且更适合大规模批量制造。

听完之后,张衡若有所思道:“一旦雕刻完成,那么文字便可以取之不竭,如此一来,著书的速度将会大大提高!”

这时候,蔡伦也是明白了两个人的交谈,当下说道:“陛下,如此说来只需要将文字雕刻在竹片之上,就能一劳永逸,便可不断拓印。”

“不可,蔡常侍!雕刻所用之物将必须舍弃竹子......”

“为什么?”蔡伦疑惑问道。

刘隆也是内盯着张衡,笑着问道:“嗯?爱卿说说理由!”

“陛下,竹子虽然坚硬,但是本身易碎,臣认为雕刻之物应当选用木质坚实,纹理光滑均匀之木料,这样才能确保字迹的清晰度,长久保存。”

“爱卿考虑的周全,与朕的想法不谋而合。”

“朕提供你两样木材,一个是梨木,另一个是枣木,皆可以用于雕版的制作。”

张衡点了点头,揖礼道:“陛下放心,臣下去立刻去办。”

“嗯,但有一点你要切记,雕版要用于成书,因此尺寸方面你定要把握好。待你制成之后,东观之中的儒士需要在其上进行临摹。”

“陛下,这点好办,我和东观郎大儒刘珍皆是南阳郡之人,也算是老友,这点您放心!”

刘隆点了点头,语重心长地说道:“张衡,考虑事情一定要抽丝剥茧,一步步深入思考,养成自己‘科学’的做事风格。”

张衡躬身一拜。

......

将事情安排完之后,刘隆便去往了永乐宫。

刚进入殿内,他便看到了许久不见的邓骘。

“隆儿来给母后请安了!”刘隆一脸笑意,快速走了过去,揖礼道。随后目光落在了邓骘身上。

“舅舅,今日怎么进宫来了?您可是许久不来了......”

对于邓骘,他还是颇有好感,虽说眼前这位舅舅军事才能不怎么样,但好在忠心可鉴。

这几年,他和邓骘的关系维持的很好。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