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二天的清晨薄雾刚刚散去,段大胆已经起身开始用唢呐吹起王庸教给他的集合号。之所以没有吹起床号,是因为此时村民们全早都起来了。已然都去自己地里干活了。而隔壁村的人,则是一大早就在打谷场等着了。
第二天的训练和第一天没什么区别,就是巩固昨天内容,然后学习队列行军,主要是要加深“一二一”“向右转”这些口令的声音。
不过今天开始训练以前,王庸做出了一些队伍编制上的改变,将50分为两队,各25人,张猛是第一队的队头,而昨天第一天训练表现突出的刘二有,也被王庸提拔成了队头。
同时王庸宣布,作为队头,可以多享受村里五亩公田的粮食产出,作为军官的补贴。
一听到这个消息,大家纷纷羡慕起了刘二有。早知道第一天训练拼了命努力了。
王庸笑着说:“放心,只要你们好好训练,认真表现,奋勇作战。都会有提拔的机会的。毕竟我们这一次之后,整个赤心营要扩编到250人的。”
王庸的话,意思太明显了,他们都是老兵,假如将来扩编选取军官,他们作为老兵,已经应在起跑线上了。于是大家这一天的训练还没开始,就已经牟足了劲。
而王庸也私下将张猛这些张家护卫叫到一旁说:“等这次瓜州战役结束。我就给张公说,让你们入籍赤心卫。你们有家室了吗?”
这十个护卫都是憨憨笑着,摸自己的后脑勺。张猛说:“还没咧,咱几个也就十七八,一直都是张家护卫,有几个还是张公收养的孤儿。还没啥机会。”
王庸也是笑着说:“好,等回来后,先帮你们去讨个妻,安个家。”
“多谢将头!”张猛几人纷纷行礼。
就在此时,训练场那边传来了争吵声。王庸几个人便走了过去。
王庸看着聚集的人群,厉声斥责:“何故争吵?”
此时刘二有跑了过来,先是立正行叉手礼,然后指着一个30岁左右的妇人:“报告将头!曹大郎的遗孀杨娘子,非要加入我们训练,说是要去瓜州前线报仇。下官不许,就吵起来了。”
而那个妇人,王庸认识。正是这次送粮队牺牲的曹大郎妻子,也是自己邻居秋丰的表舅娘。
只见曹娘子直接过来对王庸行礼说:“将头,我也能上阵,无论是搬粮运货,还是行军杀敌,我都可以做。请让我跟你们一起去吧。”
王庸问道:“为了报仇?”
杨娘子此时咬牙切齿说:“是!为了给我大郎报仇!我要让吐蕃人血债血偿!”
“那我不能收你,而且你有两个孩子,照顾好他们比什么都好。”
王庸刚打算走,就被杨娘子拉着说:“孩子我已经我已经托付给了我兄长,就这一次,我可以做任何事情,就是填壕沟都可以,哪怕不亲自杀吐蕃人,只要能帮助你们杀吐蕃人就行!”
王庸长叹一口气说:“你还不明白,我们练兵是为何而战,至少不是报仇。好了!不要再纠缠了,照顾好曹叔留下的两个子女,比什么都好,我会让康太公多多照顾你们这些烈士的遗孀的。”
说罢王庸叫来了秋丰和康太公劝走了曹娘子。秋丰过来道歉说:“对不起啊,二庸子。我表舅牺牲后,这个舅娘就有点接受不了现实。所有亲戚都过来劝过了,就是有点想不开。”
“没事,正常。”
王庸看秋丰半天还没走,似乎有话想说,但欲言又止。王庸问道:“你有话要说?”
秋丰看被点破说:“嘿嘿,我舅娘肯定不能参军。要不你把我收进这次军队呗。”
“滚!”
然而从这天起,王庸总能看到这个曹娘子一直在远处跟着他们练习队列。王庸也再没管,只是让康太清多带她的亲戚朋友去开导。
经过三天的训练,虽然队列离王庸的正式的标准不能说完美契合吧,也只能说刚刚及格。但是够了。如今教了的指令大家都能执行好。已经算是行进整齐,进退自如了。并且集合也基本在做到了一刻钟内。
王庸不得不承认,这些唐朝的老百姓,比起后世那些他带过的新兵,大学生兵,非洲黑叔叔要吃苦耐劳的多,也更加认真。几乎是三天时间做到了新兵役前训练一周的效果。
这次只是作为辎重兵的话,应该够用了。
虽然之前王庸收到了康通信给自己寄的信,说是等到七日时间到的那天,会有一场阅兵,如果表现的好军队,会有30套盔甲奖励。
但是王庸对这个不抱什么希望。先不说自己五天的训练结果能不能比得过别人那几百正儿八经的起义军。就说自己赢了,这30套盔甲会给自己这50个农民?搞笑呢?
所以王庸也就没把康通信写的信当回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