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死两任丈夫,熬死了六任皇帝,是彪悍女人王政君一生的传奇!

王政君,汉成帝刘骜的生母,阳平侯王禁的女儿,古代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后之一。

王政君性情温顺,初以家人子身份入宫,侍奉皇太子刘奭。

甘露三年生下儿子刘骜。汉元帝刘奭即位后,王政君受封婕妤,旋即进封皇后,但日益受到冷落。

汉成帝刘骜继位后,她被尊为皇太后,大力提拔王氏家族。

汉哀帝刘欣继位后,她被尊为太皇太后。

随着外戚傅氏、丁氏的势力大增,王氏逐渐失去权力。汉哀帝去世后,王政君夺取传国玉玺,支持侄子王莽出任大司马、录尚书事,把持朝廷大权。

后来得知王莽篡位时,勃然大怒,将传国玉玺砸在地上,导致玺上的螭碎了一角。

她身居后位(包含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时间61年,仅次于清朝的孝惠章皇后。

王政君是王禁之女,其母李氏是魏郡李家的长女。

李氏本是王禁正妻,后因她妒嫉诸妾,与王禁离异,改嫁给河内郡的苟宾为妻。

李氏怀着王政君时,梦见一轮月亮扑入自己的怀中。

王政君长大后,性情温顺,学会了妇人之道。

原先许嫁一户人家,可男方突然死了,后来东平王纳她为妾,但还没入门东平王就死了,他的父亲觉得很奇怪,便派人为女儿占卜,占卜者说:“因她是梦月入怀的,所以此女贵不可言。“

于是王禁让女儿学习各种才艺,在她十八岁时将她献入宫中为家人子。

王政君入宫一年多,皇太子刘奭宠爱的司马良娣病故,良娣临死前说是有其他姬妾咒她于死,从此太子郁郁寡欢,又迁怒其他姬妾,不与她们接近。

汉宣帝刘询知道太子怨恨姬妾,便让王皇后在后宫挑选适合的宫女送给太子。

皇后挑了五个女子,其中包括王政君。

当太子到皇宫时,对这五个女子缺乏兴致,但又不想违逆母后旨意,便说:“其中有一个人可以。“

这时因为王政君坐得最靠近太子,且打扮素雅,所以大家都以为太子属意的就是王政君,遂将她送到东宫,刘奭与王政君就这样成了夫妻。

太子原本已有姬妾十多人,但长年以来一直都没怀孕,而王政君成为太子妃后,一夜之间竟然怀孕了,这使宣帝非常高兴。

甘露三年,王政君分娩生下一子,汉宣帝亲自为皇孙命名为刘骜,字太孙,时时带在身边。

黄龙元年,汉宣帝驾崩,刘奭即位为帝,是为汉元帝。

先封王政君为婕妤,三天之后升她为皇后。

王政君自从生子以后,日益受到冷落;其子刘骜起初宽博谨慎,但后来喜好宴饮玩乐,元帝也觉得他没什么才干。

此时傅婕妤(后为昭仪)很得宠爱,生下定陶王刘康,元帝想要立刘康做太子。

王政君与其兄王凤、太子刘骜都为此感到恐惧,后来由于史丹拥护,汉元帝也考量到皇后为人谨慎,太子又是汉宣帝以前所喜爱,因此决定不废太子。

竟宁元年,汉元帝驾崩,刘骜即位为帝,是为汉成帝,尊母亲王政君为皇太后。

当时以太后兄长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同母弟王崇为安成侯。

后来又同日封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世称“五侯“,王氏权势大炽。

王政君的生母李氏早年与王禁离婚而改嫁苟宾,生下苟参。

苟宾死后,王政君让母亲再回去与王禁复婚。

王政君又同情异父弟苟参,比之以汉武帝时的外戚田鼢,也想给苟参封侯爵,但被成帝拒绝,因此让他任侍中、水衡都尉。

王家一门人借着太后的关系,在朝廷担任相当多的官职。

汉成帝即位多年,没有子嗣,于是趁定陶王刘康来朝时,请他留下来照顾自己。

汉成帝与王政君因为元帝生前喜爱刘康的关系,对他待遇也相当优厚,并不因为以前废立太子之事而有所嫌隙。

然而,王政君之兄王凤却要求刘康回到封国,刘康只好离开。

京兆尹王章看不过去,劝汉成帝不能再任用王凤,并推荐名声良好的中山王之舅冯野王。

王凤得知后,称病不仕,并献上言辞甚哀的文字给成帝。

王政君听闻此事后,为之垂泪,甚至不进御食。

汉成帝也因为自幼倚赖王凤的关系,不忍废弃他,只好继续任用。王凤还职后,立刻诛杀王章,且从此更加嚣张。

王政君怜悯自己的小弟王曼因早死而没有被封侯,而平阿侯王谭、成都侯王商等人多称赞王曼之子王莽,便追封王曼为新都哀侯,以王莽嗣侯位,并任命为大司马。

后来汉成帝因没有子嗣,定陶恭王也已过世,定陶恭王之母傅昭仪贿赂王根,希望让定陶恭王之子刘欣继承帝位。

后来王根果然保举刘欣继位,刘欣遂被立为太子。

绥和二年三月,酒色侵骨的汉成帝在赵合德的宫中暴死,刘欣即位,是为汉哀帝。王政君成为太皇太后。

面对“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诸曹,分据势官满朝廷“的局面,汉哀帝着手排挤王氏外戚势力,强化皇权,他即位后便拔高自己祖母和母亲家族傅氏、丁氏的势力,封祖母傅昭仪为恭皇太后,母亲丁姬为恭皇后,食邑与王政君相等。

王政君看到后非常不安,便要大司马王莽“乞骸骨“回家,哀帝没有批准王莽的辞呈。

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左将军师丹等对王政君说:“皇帝听说太后下令贬斥王莽,非常伤心。

大司马如果不复职,皇帝就不敢听政了。“

于是王政君又令王莽复行视事。

对王莽“乞骸骨“的处理似乎表现出哀帝对王氏的客气态度,实际上汉哀帝却深忌王氏骄横,所以起初对王家人颇为优待,日子一久,便渐渐疏远。

此后,汉哀帝与王氏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

司隶校尉解光弹劾王根罪行,汉哀帝借机将王根逐出京师,并将王氏举荐的官吏悉数罢免。

后有高昌侯董宏承风希旨,以《春秋》“母以子贵“之义请尊哀帝生母丁姬为帝太后。

此议一出,便遭到大司马王莽、丞相孔光等人的坚决反对。

哀帝迫于压力,将董宏免为庶人。

不久,未央宫举行宴会,内者令为傅昭仪设帷幄,坐于王政君旁。王莽呵斥道:“定陶太后不过是一个藩妾而已,怎能与至尊并坐!“

遂撤去其座。

但在汉哀帝的打击下,王氏仍难免衰落的命运,过了两年,汉哀帝还是尊傅昭仪为帝太太后,丁姬为帝太后,王莽则被贬逐新野,王氏势力跌落谷底。

到元寿元年,汉哀帝念王政君年事已高,才将王莽与平阿侯王仁召还京师,侍奉王政君。

元寿二年六月初三日,汉哀帝无子而亡。

王政君闻哀帝死讯后,迅速移驾未央宫,部署王氏子弟控制中枢。

哀帝临终前将传国玉玺交给他的男宠大司马董贤,王政君听取王闳建议,派王闳威胁董贤交出传国玉玺,再交给王政君。

王政君召见董贤,问他国丧该如何调度,董贤不能对,脱下帽子谢罪,王政君说:“新都侯王莽曾以大司马身份参与过成帝葬礼,知道该怎么办,我让王莽来帮帮你吧!“

于是立即召王莽入宫,从董贤手中夺取兵权。

随后董贤自杀,王政君所深恶痛绝的赵飞燕和哀帝傅皇后被逼死,已故傅昭仪和丁姬的陵墓也被扒开,哀帝所拔擢的傅、丁两家迅速被王氏铲除。

王政君依然被尊为太皇太后,并以中山王刘衎为帝,是为汉平帝。

汉平帝继位时年仅九岁,由太皇太后王政君临朝称制,大司马王莽秉持朝政。

王莽相当懂得讨好王政君,先是上言、尊王政君姐妹王君侠为广恩君,王君力为广惠君,王君弟为广施君,并且都领汤沐邑,姊妹们遂日夜赞誉王莽的美德。

王莽又知道王政君虽是妇人,却也讨厌待在深宫中,便举办许多可以让王政君外出的活动。

就连王政君的侍女之子生病,王莽也前去亲自侍候。

王莽又指使益州塞外少数民族献白雉,群臣借机请王政君封王莽为安汉公,王政君批准。

其后王莽又利用王政君“厌政“的心理,将所有大权集中于自己,王政君只过问封爵之事。

元始五年,汉平帝死后,王莽挑选了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嗣,而自己则图谋篡汉,恰逢前辉光谢嚣奏报武功县长孟通在井里挖出一块上圆下方的白石,上有丹书“告安汉公莽为皇帝“。

其后发生了宗室安众侯刘崇及东郡太守翟义反对王莽的起义,王政君听闻后说:“众人所见者略同,我虽是一妇人,也知道王莽这样做必定会给自己招来灾祸,这种行为万万不可。“

但王莽又更以各种祥瑞之兆作为天命,企图代汉为帝,并将这些符瑞告诉王政君,王政君大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