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浓,宫灯摇曳。
在皇后的寝宫之中,刘备独自与吴氏对话,眼神中透露出思索之色。
“朕心中有一事,颇感烦扰。”
吴氏微微侧头,看向刘备,她的眼神中带着几分关切与温柔。
作为皇后,她深知官家的忧虑和抱负,也愿意成为他的倾听者。
“陛下可是为了武举之事?”吴氏轻声问道,她的声音如同春风拂面,给人带来安慰。
刘备点了点头,眉宇间透露出几分凝重。他说道:“正是。朕欲从武举中挑选英才,以充实朝廷武将之职,然而此事关乎国家安危,朕需慎重斟酌。只是,朕总觉得有点不放心,眼皮跳得厉害。”
吴氏闻言,轻轻一笑,说道:“陛下何必过于忧虑?自古英雄出少年,武举之中必有潜龙在渊。陛下只需以公心选拔,不拘一格,定能选出适合的人才。”
刘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
她的话让自己心中豁然开朗。他点了点头,说道:“皇后所言极是。朕当以公心选拔,不拘一格,为大宋选拔出真正的英才。”
此刻,杨沂中府中。
窗外夜色朦胧,屋内灯火通明。
辛弃疾与陈亮二人坐在书房中,
“陈兄,关于武举之事,我思之再三。”
辛弃疾沉声说道,“我认为,武举选拔之人,当以武艺为先。毕竟,武将的首要职责便是领兵作战,没有过人的武艺,何谈保家卫国?”
陈亮闻言,眉头微皱,他放下手中的茶杯,缓缓开口:“辛兄,你的观点我理解,但我认为,武举选拔更应该注重谋略。
将领不仅要有过人的武艺,更要有出众的智谋。毕竟,领兵作战并非单打独斗,而是需要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两人各持己见,争论不休。
书房内的气氛渐渐变得热烈起来,仿佛有一股无形的电光从二人眼中迸发出来,直射着彼此。
在一旁的杨沂中,听得有些昏昏欲睡。
他揉了揉眼睛,打了个哈欠,忍不住插嘴道:“两位兄台,你们说得都有道理。不过,咱们能不能先把这个问题放到一边,让我先睡个觉?明天还要早起练兵呢!”
他环视了一圈,看着两人,开口说道:“关于武艺和谋略的争论,其实各有各的道理。武艺是武将之基,没有过人的武艺,何以在战场上立足?但谋略同样重要,没有智谋的将领,只会是匹夫之勇。”
他顿了一顿,继续说道:“然而,如何分辨这两者的重要性,确实不是你我三人争论能够解决的。这需要官家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判断。我们争论到天亮,也未必能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陈亮和辛弃疾面面相觑。
一时之间不知说些什么。
辛弃疾在一旁开口说道:“我承认你说的不错,但是在哪里去找文武双全之人呢?”
杨沂中看着辛弃疾,心中想着:“这个人,又开始了,明明自己就是文武双全之人,却来此地口出狂言,认为自己是百年难出的英才?”
脸色一冷,说道:“辛幼安,你这是何意?莫非武举还选不出来几个文武双全之人?不奢求在武举选拔之中,能挑选出来几个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北疆的神人,但是选拔几个懂谋略,会武艺的人,应该不难吧?”
辛弃疾被杨沂中的话语惊出一身冷汗,低声说道:“杨殿前,勿怪,是我说错话了,该罚。”
实际上,辛弃疾自己也不知道,自从被姜维英灵附体之后,自己也无意之间也变得有些自大。
认为自己打遍天下无敌手,有种逢人便问可认历城辛幼安的感觉。
杨沂中强忍着困意,说道:“天色已晚,你们二位就在我这里歇息吧,明日再筹备武举之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