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人情感方面,保留前世记忆的姬宫湦,不仅不允许华夏疆土有所残缺,更要弥补前世华夏疆土的遗憾。
从整体战略层面,云贵地区是中原通往中南半岛的必经之路,甚至还能绕道南亚次大陆,探查吠陀文明是否存在。
从资源价值角度,大周帝国以木炭为基础生活的核心燃料,需要长期砍伐大量树木,云贵地区及中南半岛是最佳产出地。
大周帝国现有人口为一千二百万,单是煮饭做菜、烧水洗澡与天寒取暖等日常所需,平均每人每年至少要消耗五百斤木炭,全国木炭年消耗量合计六十多亿斤。
以当前的木炭烧制方法与技术,五斤木柴能出一斤木炭。
这便意味着,大周帝国每年消耗三百多亿斤木柴。
粗略按每亩山林产出十吨木柴计算,三百多亿斤木柴需要砍伐一百五十多万亩森林,即姬宫湦前世一千多平方公里,约等于一个崇明岛的面积。
这还只是一千二百万人口的前提下,每年日常所需的砍伐量,如果加上烧制陶瓷砖瓦、冶炼金属矿石、修建房屋桥梁、制作家具工具等,估计还要翻倍。
往后人口不断增长,砍伐量将继续进行翻倍。
由于气候与人口等原因,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进行划分的北方,森林本就相对匮乏。
为了预防过度开垦,避免将来出现严重的荒漠化,姬宫湦曾经下令,北方的农庄与草场内,必须栽种一定数量的树木。
每一个郡县乡闾,都会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树木最低保有量。
无论什么原因,只要管辖区域内减少了一棵树,便需要补种一棵新树,而且品种必须相仿,树龄至少要三年以上。
低矮灌木、幼小树苗、各种竹子等,均不能作数。
各郡县乡闾若是不想犯错,唯有额外栽种一大批树木,才能保证可以及时补种。
得益于此,北方现有树木的数量,相较于姬宫湦重生之初,至少翻了五倍。
从长远的角度,北方必须严格限制砍伐树木。
反观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不仅气候十分适合树木生长,而且自古以来便极少开垦,遍布原始森林。
因此,姬宫湦制定了南炭北运的整体方略。
大量砍伐南方树木,既能开垦出新田地,又可以大规模烧制木炭。
木炭商贾会前去收购,随后通过专门的运输路线,售往北方各郡县乡闾。
伴随新国人迁往江水以南,综合性农场持续设立,木炭生产线将不断往南移动。
相信用不了多久,木炭生产线便会抵达岭南。
再往后,便轮到砍伐云贵地区与中南半岛。
等到中南半岛开垦完毕,新燃料应该能够代替木炭。
即便自己数理化不行,姬宫湦还是很有信心,利用前世记忆中数理化常识,为大周帝国科技发展提供方向。
至于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里,大周帝国科技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如何,那便不是姬宫湦所能控制。
重生周幽王,成功力挽狂澜,即将彻底并合九州,姬宫湦已经没有多少遗憾。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