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此刻,于谦总算是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
【他如今可以将全部的精力放到京城的防务了。】
【于是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京城的人心逐渐稳定下来,军队的士气也有了极大的提高。】
【此时,无论是京城的大臣还是老百姓和士兵,都有了抵抗强敌的信心,他们相信,在于谦的带领下,他们一定会取得胜利!】
...
“可以呀,这于谦真有些东西。”
“害,这对英雄来说难道不是基操吗?没什么可惊奇的,只是英雄亮点中最不起眼的一部分罢了。”
“不敢苟同,虽然这是英雄们的基操,但却必然是英雄诸多亮点中最为闪亮的,若没有这个亮点,便只能称作枭雄,俊杰之类了。”
“是极是极,这话说的太对了。”
......
明朝,永乐时期
“做的很好。”
永乐大帝朱棣看向于谦的眼神愈发和蔼,这时已然完全从君臣的角度脱离,转换为长辈对于晚辈的喜爱。
于谦面对朱棣的夸奖却并未有半分恃宠而骄,他正如他名字中所带着的“谦”字一般,谦虚的回道:“能有如此成效,实因大明军民万众一心,不畏强敌,此非于谦一人之功,乃是大明军民之功。”
朱棣看着于谦,眼中更是欢喜,他声音极其亲切的说道:“于爱卿站累了吧,来人,给于爱卿赐座。”
于谦大惊,忙不迭道:“陛下,臣年轻力壮,站着更好,站着更舒服些。”
朱棣眼神微动,立时便反应过来,此时的于谦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兵部侍郎,若是他这个年轻臣子独自坐下了,又将那些老臣放在何处呢?
随即朱棣大手一挥,“传朕命令,给诸爱卿全部赐座!”
霎时间,朝堂的大臣们纷纷拜下,“谢陛下。”
......
汉朝,汉太宗时期
汉太宗刘恒的眼中满是赞许,他感叹道:“有此贤臣,何愁国家灭亡。”
“这后世大明真是有福气啊!”
太子刘启也是赞许不已:“是啊,于谦真乃贤臣也,若能大汉能得此等贤臣,该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啊。”
听到自家儿子对于于谦的赞扬,刘恒本想夸赞刘启真是懂他,和他的想法一样,但转瞬之间又想起了这小子前些天一棋盘砸死吴王太子刘贤的事儿,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怒道:“闭嘴!”
刘启霎时间满脸问号,但迫于父亲的权威,只得从善如流,“哦。”
.....
清朝,乾隆三十六年
看着天道榜单这一幕,清高宗弘历不禁赞叹道:“能有此等民心,这般团结一致,于谦何愁保不住大明京城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