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晨。

秦皇嬴政在朝廷中发布了茂陵制定。

朝堂中的四大派系都感到震惊和惊讶。

然而,大臣们并没有反驳秦皇公布的这一国家决策,直到秦王提到茂陵的士卿也可进宫担任官职时。

首当其冲的是右相王绾代表的关中贵族派系,他们提出了一些反对的看法,然后武将功勋中的某些将领迅速跟进。

秦皇嬴政仅向所有大臣提问了一句,现在地方行政人员和秦国官员严重缺乏。

目前在关中选拔出的官员明显不足,若不从茂陵的士卿家中挑选优秀的人才,去哪里选?

是选择关中的底层贫民为官吗?

有些家庭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门,更不用说认字了,完全无法为朝廷所用。

此外。

军功晋升制度下的基层民众,实际是有升迁限制的。

从低到高可以分为士爵、大夫爵、卿爵、侯爵四级。

第一级【公士】到第四级【不更】是士爵。

第五级【大夫】到第九级【五大夫】是大夫爵。

第十级【左庶长】到第十八级【大庶长】是侯爵。

最后两级关内侯与彻侯是侯级。

按照常规的晋升方式,关中的基层民众通常只能达到士爵,也就是第四级的【不更】。

想要晋升到大夫爵……这不仅仅需要你砍人技能高超,还需要真正的领导才能。

要知道,军人和将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即使是较小的百人将,也必须能够有效地领导一百人。

但在后代中,许多接受过初中和高中教育的人经常连一个工厂的小领导也做不好。

更不用说现在关中的底层民众了。

武成侯王翦每次出征,经常可以带几十万的军队。

这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吗?

显然不可能。

大秦对基层行政官员和秦吏有着非常严格的选拔和审核程序,标准很高。

从后世可以看出,当秦国北匈奴,南下百越,全民劳役达到极限,直到最后一刻,秦国的基层官吏仍在运作。

这说明秦的官员素质高,法规严格。

从军功晋升制度中脱颖而出的基层军官,往往适合冲锋,但肯定无法处理县乡的文职事务。

毕竟,军事和行政是两码事。

历来,文武双全的人,即使在贵族中,也很少见。

此时。

嬴政坚决决定从中原士卿中选拔人才,由左相李斯和渭阳君进行审核。

李斯是六国功臣派系之首。

渭阳君则是嬴氏宗亲之首。

嬴政在使用茂陵士卿的子弟过程中,绕过了关中贵族和武将功勋派系。

这就是他的决策!

至于【清官】和【浊官】……这种潜规则,嬴政会在后续进行宣布。

朝议结束后。

卿蒙毅迅速联系了少府的匠人,并且请九卿廷尉调遣刑犯劳工。

如今,刑犯最多的位置在骊山陵墓。

秦皇前天已经下达了明确的旨意,阿房宫的建设立即暂停,所有的资源和人力都转向建设茂陵,即使骊山陵墓也可以调动人手。

于是,蒙毅开始忙碌起来……

章台殿。

嬴政再次召唤蒙恬。

蒙恬就像典型的武将,言行直接,不如蒙毅那样周到。

而嬴政要蒙恬去做的,当然是前往中原各郡,向中原士卿阶级宣布茂陵迁徙的国策!

有蒙恬出场,肯定能更好地宣扬秦皇的态度!

“蒙恬,我对你的期待很简单。”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