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我知道大家对流水线加工,

能够提高的生产效率,

还存在一定疑虑,

我也一样,

可是我们的时间那是真的不多了。

今天是7月23日,

到150节火车车厢的交付时间,

也就是今年9月30日,

满打满算,

只有70天时间了,

可是150节车厢,

我们生产了多少,

只有73节,

还剩下77节没有加工。

这个数量意味着,

在接下来的80天内,

我们每个车间,

都必须在12天的时间内,

完成一节车厢的制造,

可是这可能吗?

根本就不可能,

按照前面三个月的统计数据,

就算是我们这里,

技术水平最高的一车间,

所有工人在考虑白夜班加班的情况下,

那也需要14天,

才能生产一节车厢。

如果按照这种情况下去,

我们根本就完不成本次任务,

所以,我们现在必须打破传统思维,

要勇于挑担子。

现在,对于是否立即在全厂所有车间,

推行流水线加工改造,

进行表决。

我先说明我的意见,

我同意!”

作为轧钢厂一把手的杨厂长,

在眼看着,

生产任务完不成的情况下,

还是很有魄力的。

看着杨厂长高高举起的右手,

最大领导都表态了,

其他人再怎么说都应该表示表示,

就连喜欢和杨厂长唱反调的李副厂长,

在面对生产任务的重压下,

也没有出言反对,

然后,在全厂推行流水线加工的项目,

就这么被快速确定了下来。

会后,

作为流水线项目的发起人,

叶河在此次流水线改造工程中,

混到了一个临时技术指导组的副组长,

大小也算是一个官了。

即使如此,

但是叶河却一点都兴奋不起来,

原因就是,

本次任务来的太急,

而他们技术组作为一切事项的开始,

领导们要求,

必须在两天内,

就要拿出各车间初步的流水线改造方案,

这对于全部资料,

都必须动手来写来画的60年代,

无疑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所以,在开了一个内部会后,

从廖总工开始,

技术部的所有人,

都被安排通宵加班了。

叶河身为技术部的一份子,

又是临时指导组的副组长,

自然也不能例外。

至于说,今天叶河,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