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么,没有多长时间,大明就有了十几个皇帝,

比如在南方的南景,原来楚王,现在自称南明帝。

雒阳福王,称作福帝,自称大明正统。

蜀王朱至澍被称作蜀帝,直接想要分裂蜀地。

襄王朱翊铭被拥立为襄南帝,不承认崇祯的皇帝名分。

反正大大小小的藩王,基本都被拥立称帝,不管他们愿不愿意,龙袍加身就完了。

拥立藩王自立,对此崇祯帝倒是偷着乐,他们造反了,那么消灭他们就有了正当理由。

燕京城周围的所有皇庄以及抄家那些官员的土地,全部拿出来分给百姓。

所有权还在朝廷这里,可是使用权却给了百姓,只收十分之一粮税,其他苛捐杂税一概没有!

商人也是收税十分之一,不管是勋贵还是普通商人,甚至就是皇帝的产业,都必须交税。

如今在燕京城,没有人敢反对皇帝的命令,先前那二百多大官的脑袋让所有人都心中警惕啊。

朝堂空空荡荡,稀稀拉拉只有十几个官员,包括首辅他们在内。

作为吏部尚书,杨嗣昌跟崇祯帝说了好几次了。

“陛下,就我们这些人,实在是处理不来,事情太多了,

必须要招收更多官员才行啊。”

崇祯帝其实不急,“可以,但是招收方式要变一变。

朕不需要迂腐贪婪的文官,需要能够办事的……”

因此现在招聘官员,方式不是传统的科举了。

现在的考试分为写文章,数学,时事分析,税收等。

崇祯要的是能够解决事情的官员,而不是只会之乎者也的大头巾。

这让许多文人都大失所望,还以为空出来那么多位置,他们有了出头之日,

没想到却得到了这样的结果。

但是普通百姓却对皇帝感恩戴德,不管别人怎么毁谤皇帝,

百姓却能够分得清,什么人对他们好。

那些大地主,很多人东窗事发,犯过案子的都被抓了。

官府平抑粮价,让燕京城周围的百姓都能够吃饱穿暖,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幸福。

崇祯帝并不禁锢消息,相反还大张旗鼓的将各种消息,刊印下来,

任何人都可以花费一个铜板,就能够买到一张报纸,从而了解各地消息。

大明其他地方不是战乱就是造反,看来也就是燕京城这里还能够保持平静了。

当然,能够保持多久,没有人清楚。

这种情况下,流言四起。

有不少人不看好,偷偷逃走,

没有人去管,随便他们离开。

每天都消耗大量的凌薇花,让崇祯帝心疼。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