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爱卿勤勉,朕一定不会亏待。”

车辙辘辘,浩浩向西。

李严的脑海中,回响着刘禅的承诺。

那深邃若渊的双眸,好似能够看穿一切,人间诸事都在掌控下。

“陛下是受了诸葛亮的指使,还是要建立权威?”

李严揣摩着圣意,身为托孤重臣,他有着锦绣前程。

他背后代表的势力,能够和诸葛亮抗衡,以足以影响蜀中的政略。

然而!

李严的待遇,和他的身份地位,完全不匹配。

先是总督永安的兵马,如今又调遣去修栈道,远离了政治决策中心。

长此以往,一定会出事。

“父亲。”

“您真的要离开成都?”

李丰心中惴惴不安,觉得不能如此妥协。

“这是陛下的旨意。”李严长叹道。

“陛下的旨意又如何?”

“父亲完全可以称病,拖延下去,以待天时。”

“您一退再退,哪有托孤重臣的威风?”

李丰表达了不满,长此以往,李家的地位一定会受到影响。

他们现在根本无法代表蜀中世家的利益,那么被遗弃只是时间问题。

“儿啊,你不明白。”

“陛下那睥睨的神态,是不容妥协的。”

“为父真要硬抗,一定会出事。”

李严老谋深算,不愿当出头鸟。

“这怎么可能?”

“陛下才刚刚登基啊!”

李丰神态震撼,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为官之道,哪有这么简单。”

“蜀中风云变幻,今日他身居高位,明日不知又成就了何人。”

李严目光逐渐沉定,在李丰耳畔叮嘱了几句。

“知道了,父亲。”

李丰频频点头,送行父亲后,返身拜访了蜀中大儒谯周。

谯周少读典籍,精研六经,号称“蜀中孔子”。

他如今担任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

李丰大谈儒学,和谯周相谈甚欢。

后来,李丰话锋一转,柔声道:

“魏王曹操在建安年间下令重文学,设学舍以崇儒教,政教大兴。”

“后来才有了建安文学的繁荣、昌盛,足以流传千古,蜀中当勉。”

谯周深以为然,奈何他在朝中势微。

先帝在时,爆发了汉中之战、夷陵之战等。

大量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到战争当中,哪还有时间治学?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