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中,赖尚荣再次安静的翻书,不过这次换了本《春秋》。

“平儿姑娘,若不是他以前凑巧精通易经,你真捡到宝了!”

李纨看向男子伫立在风中的身影,美目中多了层水雾。

“什么我捡到宝了?”平儿顿时霞满双颊。

“当然,仅凭易经,还不够,如五经都如刚才易经一般,莫说举人,进士都有可能!”

李纨眼波流转,“但,我从未见过有人能将易经读的如此通透。”

……

半个时辰很快过去。

李纨再次抽问。

相同的奇迹再次发生着。

“荣大爷是不是恰恰精读了这两本?”李纨不死心的再次确认。

“那就再换一本吧。”赖尚荣也懒得解释,“若是不耽搁嫂子,今个一鼓作气,将这五经全部读一遍。”

“不耽搁,不耽误。”

李纨如同槁木般的心仿佛多了丝绿色,美目顾盼神飞,“我也想亲自见证一个奇迹。”

不知不觉中,太阳西垂,五经全部读完。

赖尚荣感觉大脑发胀,脸色苍白。

精力透支过甚。

李纨真的见证了一个奇迹。

五经随意抽问,无所不精,而且是融会贯通。

平儿半张的花蕊小嘴就没有闭拢。

尽管她似懂非懂,看向气定神闲、对答如流的赖尚荣便知,他答对了。

“难道,他真的能中举?难道以后他就是我的爷?!”

琏二爷也不错,但太爱偷腥了,而且上面有二奶奶压着,我也不得自在……

嘻嘻,他可是举人老爷,他的夫人秦氏看上去很是温和……想想还真不错……”

平儿看向俊郎阳光的少年,顿感面红耳赤,心中似有一头小鹿,开始满世界撒欢。

李纨终于确认,不管赖尚荣以前是否读过五经,以他现在的学识,甚至超出了他父亲,国子监祭酒李守中。

她原本如同深巷中一泓无波的古井,如今古井内巨浪翻腾,水汽氤氲。

或是暮霭里一声悠扬的晚钟,如今晨钟暮鼓,嘹亮悠远。

“一事不烦二主,还求珠大嫂子一事!”赖尚荣道。

“你说,如果我能办到,一定帮你办!”李纨目光熠熠。

正所谓自助者天助。

崛起于微末,此时交好最容易收获友谊。

“你知道,我连秀才都不是,并没有乡试的资格!”

“嫂子能否对令尊李守中老爷美言几句,由他推荐我进入国子监,便有了直接乡试的资格!”

这也是赖尚荣找李纨的重要原因,四书五经也可到书局去读的。

“这里面的道道,我并不懂,但我可以给父亲写封信,你带着信去找他!”

李纨如同长期缺乏阳光沐浴的俏脸泛起一团红晕,略微思考便有了决定。

如果赖尚荣真能崛起,以后她在这贾府也多了一个靠山。

文人相轻,但文人还有一个通病,便是好为人师。

况且,一旦由李守中推荐,只要赖尚荣能崛起,便与李守中有半师之谊。

赖尚荣心满意足的接过李纨带着墨香的书信,千恩万谢中告辞。

……

夕阳西下,彩霞漫天。

彤彤的红日照应下,平儿面若银盘的俏脸更是嫣红娇艳。

“平儿姑娘,我或许能中举的消息且不可让凤姐儿,琏二爷知晓。”赖尚荣特意叮嘱。

一旦中举,平儿便是赖尚荣的人,又悄悄打量着赖尚荣线条分明的侧脸,心头砰砰直跳,脸红耳热,轻声问道:“为何?”

“我看看,还能不能骗得一人打赌!”赖尚荣笑得很阴险。

“你也太坏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