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周遭的百姓们震惊不已,没想到能亲眼看到这一幕。

不由得纷纷顿足,一阵交头接耳着。

“原来这位,便是皇太孙朱允炆啊?”

“就在刚才,太孙还亲自为大军擂鼓,如今被册封,今后绝对是一段佳话。”

“是啊,这位太孙确实担得起德字。”

……

听到这些议论声,杜安道忽然想起,朱元璋之前说过的话。

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太孙为大军擂鼓,秦王世子出征,铸就一段君臣佳话。

主要是担心忽然册封皇太孙,会引起众人异议,所以便这么做堵住悠悠众口。

有这美名在,再加上一点战绩装饰。

不求朱允炆能像其父,才干无双横压诸位兄弟,能镇住不安分的武将即可。

……

北平燕王府。

有人身着盔甲回到府上,龙行虎步,日角插天。

燕王朱棣。

他听着探子传来的消息,浓眉紧拧虎目含威,语气中除却怒意还带着几分疑惑。

“说的是真的?老头子把朱允炆那小子册立为太孙?”

底下的人听闻忙不迭点头,生怕触怒眼前这尊大佛。

得到肯定后,朱棣面色阴翳目视前方若有所思。

就在此刻,一位黑衣僧人从旁边出现,他面带笑容看向身边这位,忍不住开口道。

“施主看上去好像不是特别高兴?不妨说于小僧听听,也好为您解惑。”

明知故问。

朱棣冷眼看向姚广孝,却被对方那满脸笑意给逼退。

只得将心头怒火压下,才对他开口。

“道衍和尚,那顶帽子已经落在别人头上,你怎么做主?”

怎料后者听闻,只是笑而不语。

朱棣只得连声询问,从最开始的心平气和到烦躁。

大哥在世,立嫡立长,无可厚非。

但朱允炆母亲并非太子妃常氏,出自继妃吕氏。

上头有个孩子早夭,非嫡非长,名不正而言不顺。

“我竟不知父皇偏袒至此。”

想他燕王,在诸位兄弟中也是翘楚。

大哥不在,让个臭小子骑他们头上,是什么意思?

看着他的神态,姚广孝坐在椅子上淡然一笑,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中。

“燕王何须如此,当今太孙担不起德才兼备四字,这帽子稍弯腰便会掉,何须气恼。”

最后四字一出,朱棣气得发笑面色不善。

当年这位和尚不请自来,说要送他一顶白帽子。

王上加白,即为皇。

当初太子仍在他虽意动,却并未付诸行动。

洪武二十五年,大哥忽然薨逝。

种了好几年刚刚冒芽的苗头,现在却被一道圣旨给压下。

这让他怎能不气,如何不恼,当即反驳。

“道衍和尚,这帽子只要有老头子在便不会有差池。”

谁知姚广孝听闻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他起身向后院的禅房走去。

轻飘飘的一句话,让燕王呆怔站在原地。

只听他说。

“倘若陛下不在呢?坐上皇位就能高枕无忧吗?”

……

公府。

此时院内已经有些萧条,那些名贵的东西被换成银两。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