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殿。

朱元璋也在头疼。

科举的日子是一天天临近。

还有不到三天的时间。

可山東有点名声的学子,依然没有前来科举的意思。

“标儿,你说咱都这么宽厚了,吃喝住宿,路费都给他们包了。

这山東的学子,为何还不来?”

一旁的朱标劝道。

“父皇,或许只是今年。

下次恩科,山東的学子看到朝堂公平取士。

定然会尽数到来。”

可朱元璋依旧皱眉。

“难道在朝堂为官,也要咱求着他们不成!”

他觉得,自己开启恩科。

比科举多一个恩字,就已经是恩赐了。

朱标闻言,也稍微叹气。

若是少了这些人,北方恩科定然会逊色三分。

虽然不愿意承认。

可山東的那些学子,的确学问出众。

要比其它地方的学子,博学几分。

就在两人忧愁之际。

二虎高兴地从外面小跑进来。

“陛下,来了,来了!”

朱元璋闻言。

“谁来了?”

二虎拱手说道。

“禀陛下,山東的学子全都来了。

比杨宪那份名单的,还要多!

足足有百人!”

听到这话,朱元璋也欣喜不已。

真是瞌睡来了枕头。

“真的?”

“陛下,真的,所有山東有点名气的学子。

全都一起来了。

他们就在城外!

还有当今的朱熹传人,朱祥兆!”

二虎是锦衣卫的指挥使,自然消息最灵通。

他知道,朱元璋这几天最忧愁的事情是什么。

所以一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来汇报了。

朱标闻言,脸也多出几分喜色。

“如此甚好。

有了这一百多个学子,那恩科北场定然是增色不少!”

参加科举,其背后代表的。

更是当地士子对朝堂的认可。

大明立朝才几年的时间,很需要这种认可。

朱祥兆此人,更被人称作当代的半个圣人。

“快,把杨宪叫过来,咱要好好奖赏他!”

朱元璋随即说道。

他一直希望,山東一地的士子和士族。

能够尽快归心。

“遵命!”

二虎接到命令,随即前往中书省。

很快,杨宪就来了。

他最近也在忧愁,如何让山東学子,尽数来恩科。

不过他用了很多办法。

都收效甚微。

杨宪以为,朱元璋是来问罪的。

可对方却是高兴地走下来,拍拍他的肩膀。

“恩科这事,你做的很好!”

做好被责怪准备的杨宪,忽然还有点纳闷。

不过他立刻反应过来,拱手道。

“臣不过是遵照陛下之令办事。

天下的学子,无不臣服于陛下。

以参与恩科为荣。”

“哈哈,说得好!

走,去看看山東的学子们!

还有那个当代大儒,朱祥兆。”

随即,杨宪就被迷迷糊糊地带到了皇宫之外。

路,他才知晓。

恩科最棘手的问题,居然迎刃而解。

尽管,他不知道缘由。

可这并不影响,杨宪将此揽为自身功劳。

半个时辰后。

朱元璋一行人,来到一间大客栈之前。

锦衣卫得知,这间客栈已经被包了下来。

带领众学子的还是朱熹的当代传人,朱祥兆。

名声很大,天下读书人都对其极为尊崇。

所以朱元璋,才会屈尊来此。

到达目的地。

杨宪主动地前。

“本官杨宪,乃本次恩科的总裁。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