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外。

朱元璋和马皇后,站在殿外看着里面的景象。

“重八,我觉得柏儿说的有理。

刘伯温和宋濂,怎么会在科举舞弊呢?

这对他们,可没有什么好处。”

朱元璋自然也是信任这两人的。

“妹子的,咱选宋濂和刘伯温,也是知道他们不会舞弊。

可事情已经发生了,都城士子是议论纷纷。

咱不相信,这是个巧合。

北方的士子,就这么不堪?一个都没有!”

马皇后不仅相信宋濂和刘伯温的为人,也相信他们的能力。

不会放任下属舞弊,而丝毫不知晓。

“事已至此,总得想想解决的办法。”

朱元璋冷冷地说道。

“彻查,所有参与舞弊的官吏,无论官职大小、身份如何。

全部按律论处!

该杀头杀头,该流放流放!”

言语间,充斥肃杀之气。

第一次大规模科举,就出了这样的事情。

朱元璋已经下令锦衣卫,放开手调查此事。

马皇后摇摇头。

“若翰林院和都察院,真的查出来,皆为清白呢?”

朱元璋迟疑了。

“妹子,咱还是觉得诡异。

以往选十个进士,少了也有两个北方的。

如今挑三十六个,起码也得有两三个北方的,也说得过去。

难道我大明,只有半边天吗!”

……

大殿外的对话,殿内的人不得而知。

群臣只是不断重复着。

阅卷、阅卷、阅卷。

看累了,在心中埋怨朱柏、瞪他两眼。

然后继续阅卷、阅卷。

试卷在群臣间,不断轮换着。

三个时辰过去了。

阅卷才完成了一半不到。

看得快的大臣,也不过看完半数的卷子。

后面的阅卷速度,只会越来越慢。

因为大家都累了。

朱元璋倒是真的管饭了。

一碗碗白米饭,还有光禄寺的炒菜。

就放在大殿里。

可没人去吃。

因为群臣对皇帝有怨气。

不吃饭,就是无声地抗议!

都觉得,皇帝这事做的不地道。

彻查科举舞弊他们不反对,但也不能这么折腾群臣。

纵然有些大臣,腹中已经饥肠辘辘。

可依旧没有动眼前的饭菜。

意志力不坚定,稍有动作的大臣,就会在旁边之人的注视下,默默坐回去。

可朱柏身为皇子,自然不会和大臣们共进退。

也不理会那些。

放下了手中的试卷,然后端起了光禄寺的饭菜。

就吃了起来。

“真香!”

“咳咳!”

“咳咳!”

周围不断有人大臣,发出咳嗽的声音。

似乎在说,你这个罪魁祸首,还好意思吃饭?

因为阅卷,大殿内不能说话交流。

否则,群臣高低得批判朱柏几句。

朱柏到这个时候,也不在乎群臣的怨气了。

破罐子破摔。

而且他真的饿了。

面对群臣的幽怨目光,他理直气壮地丢下一句。

“小王还小,正在长身体,可不能饿着。”

话毕,就继续狼吞虎咽。

往日他嫌弃的光禄寺饭菜,今日变得尤为可口。

此言一出,殿内的大臣是群情激愤。

不患寡而患不均。

大家都在这饿着,凭什么你吃的这么开心。

可在场也没人,打算和一个九岁的孩童置气。

赢了不光彩。

输了就丢人。

朱柏狼吞虎咽的举动,引得周围的几个大臣。

不由得吞咽口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