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名将之子投诚蜀王的消息,顺着风很快传遍整个长安城。

“嗳听说了吗,蜀王李恪今日居然收了十余个门客,都是大有来头之辈!”

“是吗?蜀王成天游手好闲,能收下什么大有来头的门客?”

“你还不知道吧,这次投诚的可都是前朝老将军的后辈,尉迟宝林之流!”

“奇哉,怪哉!像这等少年英雄不去投靠太子殿下,为何要去投奔那不学无术的蜀王?”

“害,谁说不是呢...”

一时之间,整个长安城都议论开了。

显然,对于尉迟宝林这些朝着老将后人,投靠蜀王的消息感到诧异。

其中最震惊的,还要数太子李承乾了。

李承乾今日本刚从前线回来。

眼下颉利可汗帐下二十万将士覆灭,前线已无战事。

所以李承乾前几日便动身返回都城长安了。

只不过这一路,凡道、府、州官员在听闻太子要路过的消息,纷纷设宴款待。

这才在路耽搁了些许时日。

李承乾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是在他刚刚抵达自己的东宫府邸。

“你刚说什么,尉迟宝林和秦怀玉十几个名将之子,都去投奔蜀王李恪了?”

李承乾揪着传令小厮的衣领质问道。

此时此刻,任凭李承乾再好的心性,也再也忍不住了。

“太子殿下,小人说的句句属实,不敢欺瞒殿下。”小厮吓得够呛,浑身颤抖回道。

料想一个仆从,也不敢欺瞒自己。

李承乾松手放开了他,迈步进入东宫府邸。

他只是想不通,为什么尉迟宝林和秦怀玉之流,要去投奔什么蜀王李恪?

要论学识,他自幼跟着东宫三师学习。

琴棋书画,帝王之术样样精通。

论人品,他待人宽厚,以仁心对待天下。

开国老臣都对自己赞赏有加。

论谋略,他熟读孙子兵法,善查人心。

即便是老谋深算的臣子在自己面前也的乖巧老实。

和自己相比,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蜀王李恪,那就是一个废物啊!

更不用说,他这次亲自坐镇前线。

不说最后颉利可汗的士兵是否是大唐兵马所降服。

可单单是这份勇气,就足够让蜀王李恪难以望其项背。

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要去投奔蜀王李恪!

这让太子李承乾不能接受,也无法接受!

整个东宫都陷入一种压抑的气氛!

东宫下所有仆从,都自觉远离太子李承乾,生怕触了霉头。

这还是他们第一次见到,太子李承乾发这么大的火。

太子那边气的够呛,而蜀王府却是热闹非凡。

蜀王李恪愿意收留自己。

一众名将之子都是喜笑颜开。

酒席眼前,尉迟宝林突发奇想,开口对李恪说道:

“殿下,我等兄弟还尚未论资排辈呢,

今日我们既然聚在一起,大家都是习武之人,

不如在拳脚之比试一番,以此来排位如何?”

尉迟宝林这话一出口,引得了众位弟兄们赞同。

他们个个摩拳擦掌,谁也不服谁。

看到这群热血青年,李恪也起了好奇之心:

“既然如此,那你们不妨比斗一番,以武功来排位,

只是等会比斗过程中,要点到为止,切不可出现死伤,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