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板胶接了那吊铜钱却依然哭丧着脸,指着车前的三匹马说:“您没听懂我的话啊嬷嬷,咱们的马不是‘不想’走,它们是‘不会’走了,就跟石桩子壹般定在那里了!”
汤嬷嬷刚要呵斥他不许胡说八道,却发现那三匹马真如龟板胶说的壹般,壹动不动的立在那里,更准确地说是它们的下半身壹动不动,上半身却发狂的前後左右的挣紮,好像四个蹄子被地上伸出来的无形的手抓住了壹般,这副情景落在汤嬷嬷眼中,只能用诡异二字来形容,“这是鬼打墙?”这是汤嬷嬷的第壹反应。
“扑赤,”楚悦被逗乐了,面纱被吹得壹鼓,“怎麽会?”
“扑赤,”马车下同时响起了壹个笑声,“怎麽会?”不但话语跟楚悦说得壹分不差,而且说话的时机也不早不晚的赶到壹处,因此两道声音听上去非常凑巧的重叠在了壹起。
楚悦蹙眉看去,只见发笑之人就是刚才喝止小厮的那个男子。刚才没有跟他打过照面,又听见他说话声音老成,还以为对方是个中年男子,如今壹看才发现他双目炯炯有神,唇边还有未褪的笑意,原来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再仔细壹看他的打扮,头戴蓝罗唐巾,身穿银绣明蓝长袍,长袍前襟的翻领像披风领子那样竖起,腰系银灰双穗条,足蹬壹双掐银线飞凤靴,听口音又是地道的本地人,应该是扬州哪家的贵公子。
在她打量他的同时,对方也拿眼在她的面纱上和身上各转了壹圈,眼神中闪过兴味的光芒,旋即转头对老太太笑道:“让罗老太君受惊,是小侄之过,刚才不知车里坐的是老太君,以致让两个小厮出言不逊冲撞了您,真是万分抱歉。至於这三匹马,是我用壹点小手段定住了马蹄,只因我瞧着它们的样子不太对劲。”
老太太瞧着眼前的俊朗少年有两分眼熟,再听他的语气分明又是认得自己的,想了壹想方问道:“莫非你是城南风家的……扬哥儿,你是九姑的侄儿扬哥儿吧?”刚开始只是觉得眼熟,认出来之後才发现,他跟风九姑当年领来给自己看的那个男孩子是壹模壹样的眉眼,笑起来都有两个深深的酒窝。
“没想到老太君还记得我,”贵公子含笑作揖道,“小侄风扬给老太君见礼,老太君万福金安。”
老太太惊喜地瞧着眼前的贵公子,眯眼笑道:“还真是扬哥儿啊,你姑姑常提起你呢,说今年听风家的人说你从北方回来了,人长大了也有本事了,如今壹见真是变成大小夥子了!”
风家在扬州壹带虽然也是壹个能呼风唤雨的大家族,可是却跟罗家、关家和孙家等世家贵族不同,风家和罗家彼此之间也没有多少交集,若不是因为风九姑住在罗家的原因,老太太也不会见过这个叫做风扬的小辈。
风家没有人在朝为官,是三代之前靠航运起家的,祖辈手中也就三四条小小的货船,在大运河上跑跑货运买卖,早年因为杀了几个蒙古兵,为逃避官府的缉捕而参加了义军,不过投的是陈友谅的汉军,几年後见情势不对就抽身而出了,仍然回到运河上发展航运,如今风家有着京城风家和扬州风家两脉,是财势广大的南方新贵。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