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令,非同小可。

当这条规定被推行开来的时候,满朝歌文人,无不惊讶者。

这看似只是在书籍之中,占了小小一页,算不得什么。

但是纸张流行开来,书籍流传,不知有多少文人,起了著书立作的想法。

往后,又不知道有多少书籍,会出现在世间。

这些书籍,每一本积攒或多或少教化功德,累积起来,又该有多少?

自今日起,凡著书立作者,其名下书籍功德,必有“玄一道君”一分。

长此以往,“玄一道君”之名,必将天下闻名,万古流芳。

就算是文化断层,历史剧变,但凡有一本书籍遗存,玄一道君之名,就不会被人遗忘。

这是造纸术推广以来,第一个被文官质疑的行政命令。

一些议论声,和抵制声,开始在各地响起。

只是就在当日,就有大学问者,在这些文人之间游走,开始游说,劝服。

其中不乏有这些文人的老师,老师的老师,多的是胡须花白者。

另有卫兵,于内外游走。

凡辱骂者,屡教不改者,或是用刑,或是就地正法示众,以儆效尤。

一文一武,内外交错施行,动作迅速,可见朝廷内部,早已有了决策,并非凭空妄想,胡乱推行。

“此番推广造纸一术,为我商朝再造新神,创造生机,是维系成汤六百年气运的关键。”

“凡是抵制者,阻拦者,便如同叛国,毁我成汤根基,无论是谁,尽数拿下。”

朝歌内城,首相商容跟下属交待的话,“不经意”间,流传到了内城每个人的耳中。

只半日时光,抵制此令的声音,不复存在。

……

第五日,

朝歌城中除了继续流传出来的《成汤六百年大事年表》之外,又多了一本书籍。

出书的速度,惊人无比。

就算是陈玄得知此事,也是不得不赞叹一二。

这一本书,是为《法典、制度和礼法》。

内里详细的记载了,如今商纣王时期,商朝推行的法度礼法。

算得上是一本推行法制,弘扬当朝天子威名、仁德的书籍。

“或许,该找个机会,把简体字推行出去。”

陈玄捧着书翻看,发现书写此书的人虽然刻意用字用词精简,但是一页纸上记载的内容,还是很少。

甚至有些字词组合起来,还有很大的歧义。

是文字太少,文化发展的不够,无法跟纸张技术相匹配的缘故。

每一本书出现在朝歌城的时候,天一都会先派人送一本到陈玄手中。

所以,在外界炙手可热的书籍,陈玄都会先行拿到。

当天,一本本《法典、制度和礼法》不仅在朝歌之中流传,更是和《成汤六百年大事年表》、记载造纸术的纸张一起,开始传出朝歌。

朝廷下令,需在三日之内,将这一纸两书,送到八百路诸侯手中。

八百路诸侯得到之后,需按照纸上记载,即刻推广,不得有误。

商朝到了商纣王时期,国力强盛,文有太师闻仲,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是以八百路诸侯尽数臣服。

天子令,莫敢不从。

……

至此,造纸一术和玄一道君,成为了整个天下,讨论的最多的两个词。

上至文武百官,下至田间老农,尽皆知晓。

如此这般,朝廷任由民间议论传播,不再插手,沉淀了有数日之后。

朝廷方才再有动作。

朝廷拨款,命监造官在西城城外二十里处,枫叶林前,建造一座庙宇,造“玄一道君”雕像。

朝廷之令,声势浩大,令未到,款先行。

不过数日,此间庙宇就已竣工。

出了西城,行二十里,但见:

行宫八字粉墙开,朱户铜环左右排。

碧瓦雕檐三尺水,数株桧柏两重台。

神厨宝座金妆就,龙凤幡幢瑞色裁。

帐幔悬钩吞半月,狰狞鬼判立尘埃。

沉檀袅袅烟结凤,逐日纷纷祭祀来。

“玄一道君”神像在庙宇之中,内里石块雕琢,外着金衣。

一手负在身后,一手抓着书籍,低头阅书。

眉宇之间,自有陈玄几分神采,虽外貌不尽相同,却也多有相似之处。

栩栩如生。

金身一成,万般功德气运,纷至沓来。

这些时日,造纸一术形成的功德气运,飘散在天地之间。

只待此时,凝聚到金身之上,又流转至陈玄身边。

在这次日清晨,陈玄从床上起身,来到院中。

不成仙人,就必须要进食五谷,修养精神。

打眼往古树下看,一米见方的分宝岩上,堆着一堆密密麻麻的东西。

“这怕是有上百颗聚气丹?”

陈玄举手投足间,不知有多少功德气运,在他身边围绕。

只这一夜,这些功德气运,就超过往前百日。

功德气运在他身体四周凝聚,隐隐有显现异象的迹象。

一旦功德气运凝聚成万灵姿态,便是神圣功德,已经和凡世间的好人好事不太相同。

凡世间,人行好事,会有功德缠身,庇护一二。

是为,好有好报,恶有恶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