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u;小人们祖居在这里,世代靠着菜园过活,也未曾学过谋生的技艺。如今各个家都有老幼,如果我等都吃了牢饭,家老娘无人赡养,幼儿无人抚育,还求大师们开恩!!&rqu;
&lqu;呸,你们这些祖传的破落户,竟将自身懒惫加怪于洒家这座菜园,百十年的菜,偷的成了营生,说出去真是天下奇闻。&rqu;鲁大师又是好一顿骂,可越说心越气。
&lqu;智深!&rqu;智真方丈怕他一时冲动惹出什么乱子出言制止:&lqu;这些人也并非是什么大凶大恶之徒,无非就是有些无赖做些偷鸡摸狗,还不至于送到官府,如果能导其向善那也是一件功德。&rqu;
接着又转过身,朝着赵训施个佛礼:&lqu;说起来惭愧,施主帮了相国寺这么大的忙,却还不知施主姓名。&rqu;
赵训躬身还礼:&lqu;小子赵训,东京人士。&rqu;
&lqu;赵施主,老衲看你乃身怀大智慧之人,不如由施主说个办法,一来解决我菜园丢菜,二来解决这些人的生计问题。&rqu;
赵超略一思索:&lqu;方丈所说的两件事其实是一件事,解决了这些人的生计,有了正经事情做,自然不会再骚扰菜园。我看咱们相国寺地产颇多收入不菲,想必安置这二三十个泼皮无赖,应该不是什么难事。&rqu;
方丈苦笑着摇摇头,叹了一口气:&lqu;我就知道世间众人都有看我大相国寺,你可只知道我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rqu;
&lqu;方丈请说。&rqu;
方丈叹了口气:&lqu;贫僧最后悔的就是做了相国寺的方丈。&rqu;
&lqu;嘿,后悔?!&rqu;赵训鄙夷一声,前世有个人民富豪后悔创办阿驴巴巴,这宋朝难不成还有个人民方丈后悔接盘相国寺?
&lqu;赵施主。&rqu;知客僧站了出来:&lqu;你可知道相国寺有一座&lqu;相国寺慈幼院&rqu;,这是上代方丈亲手创建,平日里需要抚养的一百多位孤儿,这些人大多都是往年受灾的流民,要一直抚养他们到成人。除此之外,相国寺从靖建国元年开始,便和朝廷合作,在鄜延、环庆、泾原、熙河等地每年救助遭兵灾的孩子千余名,抚养这些孩子成年,每人每年都需要五贯。&rqu;
靖建国元年是徽宗皇帝的第一个年号,至今已经过去了二十多个年头,按照他的这个说法一年就要万贯以上。
为了证明自己的话所言非虚,知客僧解开自己的僧衣,里面是一件打了不知道多少补丁的衣服。之后又翻过方丈袈裟,里面是一层层花里胡哨的补丁,竟然是件百衲衣。
知客僧所说的这些赵训之前从来没听过,如同普通的东京百姓一样,他对相国寺摆集市,放地收租有些嗤之以鼻,一个宗教场所不布施,不做法事,每日里只是琢磨着往孔方兄的肚子里钻,这是正经和尚干的事吗?可是今天他知道了实情,对这几个和尚肃然起敬:&lqu;方丈为何不把这事宣扬出去,解除人们的误会?&rqu;
方丈笑了笑:&lqu;说出去又有什么用,误会解除了又有什么用,穷人没有铜钱,富人们的银子又都是穷人们的血汗,他这头在我这里捐了钱,博了个善名,回头就把地主提个一两分。这种损差不缺的事,做不做都没有意义。&rqu;
还真是这么回事,马爸爸这头捐善款,回头就把福报分给程序员。
鲁大师摸着光头:&lqu;方丈,洒家往日也自诩好打抱不平,可和方丈一比…,今日往后,洒家一定专心修行!多做好事。&rqu;
方丈颔首:&lqu;善无大小,做了就好。&rqu;
又接着问赵训:&lqu;施主可有主意?&rqu;
&lqu;解决这些人生计,倒不是什么难事,不过救助孩子,我也想出分力,方向给我一天时间。我定然想一个长久的生意。&rqu;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