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是来请法师的,常佐之笑道:“那敢情好,不过我这边饭还没……”

孙才忙道:“先生怎么能在这小地方吃呢?这样吧,孙某做东,我们去那边大店吃些酒肉,如何?”

常佐之便也不再推辞,拿起布幡,牵上小黑驴随这人走了。只见孙才出门时还感谢了客栈老板几句,留了些散碎银子为奖赏,看来果然是豪富人家。

两人到了旁边镇上最大的酒楼,孙才也不吝啬,一口气把肘子、炖鱼、烧鹅之类的肉菜先点了几道,又要了一壶黍米黄酒,和常佐之坐下边吃边说。

原来此地名叫金子镇,据说是古时出过沙金,吸引诸多淘金客,聚集成镇。现在属于方丈山治下,向方丈山交税服役。

而孙才所侍奉的孙家,是金子镇头一号的豪绅,家里有水旱田地千亩、良贱人口上百。

孙家是本地传承数百年的人家,金子镇三成人口姓孙,都是孙家同一祠堂的宗亲。包括刚才那客栈老板一家也是。

孙家传到现在,掌家的孙家老爷被本地人称为“孙太公”,是个年高有德之人,近年来金子镇大小修桥补路、敬老怜贫一应之事,都是孙太公热心解囊。

孙太公现在和四个儿子一起居住,儿孙绕膝四世同堂,至今尚未分家。

近些天来,孙家出了不少怪事,好几个家族成员和下人都开始变得疯疯癫癫,满口胡言乱语,甚至孙太公的一个孙儿夜里悬梁自尽了。

因此孙太公当机立断,让下人将几个精神异常者都控制起来,然后上报负责本地庶务的方丈山炼气士。

没想到方丈山的人平时收税时果断麻利,这会要帮助凡人,却变得推诿迟钝起来,末了只派了一个炼气初期的修士来看了看。

那炼气修士转了一大圈什么都没看出来,还编排名目吃拿卡要,让孙家奉上不少钱财。

孙太公气得七窍生烟,许下重金悬赏,派出人手四下寻找法教弟子来处理此事,孙才就是因此守在金子镇,还有一些年轻人都派到附近几个镇去寻访了。

常佐之一边吃着肉喝着酒,也大约听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道:“道门那些炼气士就是这样的,其实他们也都是进不得仙家大门、只能当税吏催债的可怜人。”

听着常佐之批评仙官,孙才不敢搭话,但心中已经对这年轻人高看了几分:一介凡人敢说出这种狂话,只怕还真有几分本事。

吃饱喝足,常佐之满意地擦擦嘴,道:“孙管家,带路吧。”

孙才也是骑着驴来的,两人一道骑驴往孙家庄去了。

一般的地方叫“孙家庄”,意思是“这个庄子大多数人都姓孙”。但金子镇的“孙家庄”,意思却是“整个庄子都属于孙太公”。

路上孙才也絮絮叨叨给常佐之讲了不少孙家庄的事情:

现在孙太公一家都住在祖传老宅里面,这老宅已有百年历史,是由许多小院连绵嵌套而成的大院,内部巷道交叉复杂。然文吧ranenba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