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任豪孤身一人背井离乡逃难至山阳县,他因为曾经在海州的某个著名酒家做学徒,于厨下之事颇有经验,于是被山阳著名的“余家饭铺”的老板名厨余明礼看中,收在厨下帮忙。

说起这余明礼,却也是庖丁界传奇,他不但生性聪颖,还很会创新,七岁便在厨下帮忙,十七岁学成回到山阳,除了将师傅所传授的本领学了十足,还带回了自创的慢慢一百零八道菜的菜谱。回到山阳之后,他不惜变卖祖宅开了余家饭铺,经过十年的精心打理,饭铺声名远播,非但公认墨州第一,甚至还在整个大兴都颇有名气,很多富贵人家,豪门贵族甚至都会专程前来品尝。

“小老儿在余家饭铺厨下帮厨十年,终于获得家师首肯,得以拜入门墙,做了他老人家的最后的关门弟子。”任豪道。

任豪心目中,余明礼是一位值得他一辈子尊重敬爱的名师,虽然在厨下传授弟子技艺的时候极端苛刻严禁,却在平时是一位慈祥善良的长者。对饭铺上下每一位帮工都倍加呵护,除了报酬丰厚之外,谁有难,他都愿意尽心尽力的帮忙。深得大家爱戴。

余明礼对任豪,亦师亦父亦友,非但在厨艺上对他细心指点,在他平日里的生计上,也万分关心,他所居的小宅和他以后娶妻的礼钱,都有余明礼相助的背景。余明礼还经常对他说些为人处世的经验道理,令他受益匪浅。

可惜好景不长,任豪娶妻之后的第三年,余明礼却忽然因为某次应邀前去为一名卸甲将军置办寿宴回城途中遇到山贼,非但银钱被抢去,还被打成重伤,而他随行的两个儿子也俱因此而亡,余家仅剩下余明礼最后的老来子,不过二十岁的余东。

丧子之痛,身负重伤,余明礼被送回山阳家中的时候,已然奄奄一息,他却撑着最后一口气,死死握着任豪的手,虽然已经无力再吐露一字,但是任豪又如何不知道余明礼最后的心愿?

他跪在师傅面前立誓,一定竭尽全力的帮助师弟打理余家饭铺,直到余东可以真正一力扛起余家饭铺。

他也的确是这样做的,未来的八年,他尽心竭力的帮助余东打理饭铺,也将余明礼所授的厨艺倾心教与余东,这余东本就天资聪明,只是平时贪玩,不愿用心学厨,好在他头上还有两个哥哥,余明礼也不愿过分苛责他,所以他的手艺也是差强人意。

父兄的死,让他彻底觉醒,决定好好的学习厨艺,自己天资不错,又得任豪细心教导,加上手上尚有余明礼留下的食谱,八年间,他已经从一个半吊子厨师真正成长为极有实力名望的名厨。终于可以靠一己之力扛起整个余家饭铺。

那一年,大兴与梁国签订了停战盟约,约定停战十年,威帝下旨京畿排宴,内府司广邀天下名厨,余家饭铺闻名墨州,自然在邀请之列,于是余东与任豪同赴京畿应差。

他们拿出了余明礼当年压箱底的手艺,联手烹制了一道“三坛海会”。

“啥?三坛海会?哪吒啊?”韩恕听了这名字,不由一乐,记起了还未穿越到大兴的时候去看的那一部评分很高的动画电影。他只看了前半部分,就因为居委会有事叫他回去加班而耽误了,一直没看后半段,他还记得,哪吒三太子的神位封号便是“三坛海会大神”。

“别问我哪吒是谁,不重要,你继续。”韩恕道。

这道菜的做法极其复杂,是用各类海鲜配合熬成顶级高汤,然后用这些高汤来焖制一块豆腐,直到焖得豆腐再无一丝豆腥味道,然后将豆腐碾碎,灌入茄段之内,上锅蒸一个时辰,让茄子的味道融入豆泥之内,方才上桌。看似清淡,却内有乾坤。

这菜用料极其考究且耗时极多,光是那煮豆腐的顶级高汤,便要用三个坛子分开,熬制不同时辰然后融合一起再经细心炮制而成,那三个坛子中,虾类一坛,鱼类一坛,贝类一坛,不说熬制功夫,单说这用的海货中的鲍鱼,便非品质极好,极其难得的双头鲍甚至单头鲍不可,亦不要说那些顶级花胶等物,这样的排场,除非富可敌国,不然非皇室贵胄不能寻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