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儿喳喳喳,孩童儿碾场忙。
山沟沟的几家人里面,男人们都去了杜老财家打短工了,每天早出晚归,很是辛苦,家里的女人们也没有闲着,也是带着孩子们忙碌着。
碾场是碾麦子的场地,足够的大,也是上沟唯一平整的场地,所以晒麦子也都是在这里。新收的麦子,虽然已经在太阳下面晒过了,里面还是有很多水分,如果直接放到家里的粮囤里面,可能过不了几天,就会发热发霉,都是霉味,直接就不能吃了,即使强忍着吃,也是失去了粮食的味道。以前收麦子的季节,碰上下雨,碾好的麦子没法晾晒,发霉长芽的都有。
早起以后,樊小苟和自己娘简单的吃了窝头,直接就往其他几家走去,主要的劳力都不在家,女人们只有聚在一起,互相帮衬,一家一家的搬麦子到碾场,进行晾晒。
李丑家是距离碾场比较远一些的,陈梅带着儿子,汇合了范二蛋娘俩,再叫上大娃二妮娘三个,先到了李丑家。到了以后,李丑娘正在院子里面收拾着板车,赶紧招呼着大家,说:“哎呀,都来了啊,吃饭了没有,快进来,孩子们屋里坐着。‘边说边让孩子们先进窑里。
陈梅她们看着孩子们进了窑,就对着李丑娘说道:“咱们抓紧时间,先搬麦子到碾场,一家一家来,先是你家,”转过头又望着范大娃的娘,“再是双奎家,大山家,最后搬我家的,男人们不在家,就靠我们了。”
庄里的女人们,从来都是和男人们一样,一样的下地时间,一样的早出晚归,一样的为了这个家辛苦劳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一年又一年。
几个女人也没有再拉家常,一袋袋的麦子抬着搬上板车,两个人在前面把着车辕,两个人后面推着扶着,就往外走。窑里的孩子们看到女人们出发了,呼啦的跑了出来,嚷嚷着:“娘,娘,我来推车,”围满了整个推车,李丑跑的慢,没挤到前面,就双手放在前面推车的小苟的背上,想着也能帮忙。几个女人互相看看对方,脸上带着笑意,叮咛了自家孩子山沟路窄,注意别绊倒了,然后一堆人推着板车,往碾场去了。
忙完了李丑家的,继续搬大娃家的,还是一堆人围着板车,路上几个孩子你说我喊的,很是热闹。
接下来是二蛋家,最后是小苟家,等到推车从小苟家院子出来,慢慢上坡,小孩们都没人说话了,一个个龇牙咧嘴的使着劲,李丑的鼻涕挂在嘴上,也还是使劲的推车。女人们也是没有了起初的神采,一个个脸上满是汗水,低着头默默用力拉车。
连续的搬了好几家的麦子,就是男人们也会累的不行,当太阳在远处露出了半圆,最后一推车的麦子拉到了碾场,小孩们都累的蹲在了地上,女人们也是累到了极致,倚靠着推车,擦着汗水,直到看着孩子们的样子,原本累的恍若无神的眼睛,绽放出光彩,看着孩子们满脸笑意。
碾场先用带来的扫帚,一遍再一遍的扫过去,好似一面黄土凝固成的镜面,都有些白净的感觉,女人们才开始倒出麦子在场里。整个碾场分成了四个部分,各家的女人带着孩子,倒出袋子里面的麦粒,一个个的小谷堆。脱掉了鞋子,光着脚丫,把一堆堆麦子慢慢的铺开,走的不能太快,脚丫子也不能太高,要不会把麦粒踢到远处场边的杂草里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