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日一亮,李治悠悠醒来,在两位侍女的督促中完成洗漱更衣。

皇家生活就是好啊,每天有人端茶送水,照顾起居饮食,还不用为钱烦恼,这一切享用的都那么理所当然。

晁御厨的手艺并非御膳房里最好吃的,但绝对是最安全的,这老爷子为人正直,不会和阿猫阿狗同流合污,这也是为什么李治一口咬定以后的吃食问题全权交给他。

垫了两口韭菜馅包子,吃了六七个,感觉勉勉强强七分饱。

“殿下,您的早茶。”杨莉端着一壶热气腾腾的茶水递到李治面前,“殿下,喝完茶,您该动身前去太极殿了。”

“嗯,知道。”

李治憋着气,面无表情的将一壶‘茶’送入胃腑,顿时就感觉全身暖暖的,四肢百骸好似蒸腾出寒气。

这种煮茶,他已经喝过几次,都是杨莉俩人煮的。

煮茶的手艺不错,比那些嫔妃侍女所煮的强不少,但奈何李治原先喝惯了花茶,对这种菜汤子有点不感冒,要不是有暖身、强身健体的效果,他咽都不会咽下去。

不是矫情,属实齁嗓子。

“殿下,水。”刘忧端起一碗温水递给李治,她俩也尝过茶的味道,所以殿下喝茶的时候,她们都会带几碗放温的烧水。

咕噜噜几口后,李治告辞两小侍女,在禁军的守护下,来到太极殿。

这一时候,辉煌庄严的太极殿早已人声鼎沸,一眼望去,全是人头。与曾经的早朝相比,今日可谓全国动员。

同文武百官让出一条路,李治众星捧月似的走到皇帝面前,单膝跪地说了几句请安的话后,站在一旁侧听。

现在这时辰还不算真正上朝,下面的文武百官交头接耳、嘘嘘长叹,李世民更是坐在龙椅上与长孙无忌、高士廉等重臣调侃旁事,直到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等一部分亲王进殿,又过半盏茶时间,赵公公才扯着嗓子宣听上朝。

李治对早朝没什么看法,无非就地方官员进谏一些地方事,文臣诉说一些利于朝廷和民间的未来计划,武官那更简单了,比如程咬金,快睡着了……

期间,皇帝罢免了一些官臣的职位,又提拔一批有功的人。

论功行赏,论罪处罚,千古不变的套路。

李治憋回一个哈欠,无聊的瞥了一眼坐在下首位的李承乾,发现这货黑眼圈有点方啊,估计昨晚没少交作业,都俩儿子的人了,还这么拼。

古时候讲究儿孙满堂,膝下承欢,皇权世家更是如此,但也没必要把老命搭进去吧?

有一点李治不得不承认,老牛吃嫩草,吃的最理直气壮、名正言顺的莫属帝王。

忌辰的时候,李治亲眼看到皇帝的后宫团,那叫一个庞大啊,什么贵妃、德妃、舒妃、淑仪、美人、七十二嫔妃……

上到奔四,下到二十郎当岁,我的天,零零总总,一队人马!

感觉到小老弟的目光,李承乾侧目对视,两人相视一笑,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二货目中基情四射呢。

这时,李世民和朝中臣官唠到洪灾和旱灾,文官们纷纷献出注意,可奈都被李世民驳回,最终将眼光放到儿子们身上,他想听听这些子嗣有何看法。

“承乾,你说说有何办法能防止洪水决堤和常年干旱?”李世民将手中谏书放在桌案上,问道:“洪水闹得民不聊生,旱灾使得颗粒无收,家畜济贫,朕现在正为此事头疼不已。”

李承乾起身,躬身道:“父皇,这乃天灾,非人力可谓,对付洪水,只能加大人力去共筑堤坝,至于旱灾,儿臣别暂时想不到别的法子。”

李世民一叹,太子所言和文武百官有何区别啊,天灾真的无法抑制吗?

朕的国库,受不住啊。

“启禀父皇,儿臣倒有一计。”站在李治身旁的魏王拱手道。

“泰儿但说无妨?”李世民来了兴趣,这几个小子,成天争来争去,如果能将这两件事争个结果,倒也算好。

“父皇,儿臣觉得……”

还没等李泰说什么,身边摩拳擦掌的李治直接打断,小跑到李世民眼前,躬身说道:“父皇,儿臣也有一计策。”

下方百官惊愕,平常九殿下都是静悄悄的呆在一旁,不言不语,即使皇帝问话也都草草几句,虽经常旁听不假,可像现在这般主动打断哥哥、又发起建议,倒是头一次。

高士廉、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竖起耳朵,就连昏昏欲睡的程咬金都起了精神,贼眉鼠眼的看着李治背影。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