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份贡士的策论答卷,由礼部尚书徐学谟和内阁阁臣王锡爵二人率领十余名考官在两天内核审完毕。
王锡爵是认得刘承祐的笔迹的,而此老在看完刘所写的那篇策论后,脸色立马便黑了下来,心下直骂这小子实在太过油滑,会试刚迎合完内阁,紧跟着就在殿试策论中撰写了一篇迎逢圣意的策论。
心中愤怒之下,便会同徐学谟和其余阅卷官,直接将刘承祐的答卷判了个劣等,打出三甲之外,有心想给这孺子一个教训。
今岁殿试参试贡生一共四百名,按例,除一甲状元、榜眼、探花三人之外,二甲可取五十至六十人,定为“赐进士出身”,三甲又取五六十人,为“同进士出身”。如此,金榜上共题名百余人,统一唤作进士。
而在所有的进士中,只有一甲三人能直接进入翰林院,俗称“点翰林”。二甲前十余名可成为庶吉士,也有一定的机会进入翰林院,余者则分配到地方,一般从七品县令做起。
明朝有不成文的例制:非庶吉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如今刘承祐直接被打出了三甲之外,那么便可算是殿试落榜,无缘仕途了。
稍顷,只见徐学谟整理出那一百余名进士的名单和答卷,朝王锡爵开口说道:“王部堂,三甲进士名册已定。若是没什么问题的话,咱们便进宫面圣吧,圣上这两天可一直在等着呢。”
“好。”
王锡爵刚应了一句,却见司礼监秉笔太监张鲸已领着两名随身宦官,趾高气昂地踏步进了堂内。
只见其冷眼扫了眼堂内的十几名阅卷官一眼,清咳一声,随即高声唱道:“圣上口谕~”
众人见此,急忙跪地领旨。
张鲸冷笑着看了跪于首位的徐学谟和王锡爵二人,继续道:“着徐学谟和王锡爵二人即刻呈上四百贡士所有卷册,今科进士名录,由朕钦点。”
“臣等领旨。”
众官谢恩之后,却见徐学谟和王锡爵皱眉相视一眼,心中皆有了不好的预感......
科举殿试的成绩,例来由礼部阅卷官一起裁定排名,选出三甲进士后,再上呈皇帝过目走个过场。
可这次万历皇帝朱翊均却直接不按套路办事,要钦定三甲进士,如此用意已然不言而喻......这位皇帝是想培植亲于他自己的文臣势力,加以培养之后,将来再与现在的这波老臣分庭抗礼!
张鲸见二人久久不见动作,冷哼一声,径直叱问道:“怎么,还不交卷,想要抗旨吗?!”
“臣等不敢!”
二人闻言皱了皱眉,施礼回话后,只能老老实实将四百份贡生的答卷收拾好递了过去。
等张鲸拿了答卷,得意洋洋地离去之后,只见徐学谟朝王锡爵沉声问道:“王部堂,现在怎么办?圣上这么做,显然是想在新科考生中选拔只会谄媚却无真才实学的逐利之徒啊!”
王锡爵摇了摇头,凝声回道:“你我马上去内阁,找申阁老商议对策。这次咱们所选的三甲进士中,有不少清正后生,若是按着圣上的意思选,只怕这些人都要落榜!”
“好!”
事发突然,二人也顾不上闲聊,急匆匆地便出门往内阁而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