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川召集了中层管理人员大会,宣布了事业部构架改制的事宜。
事实证明,这种改制的确振奋人心,毕竟在陕省还没有这样管理模式的企业。
一个民营企业老总,从规章制度上给予了下属极大的自主权,缠住了。
好不容易申请的一列货车,每天装满3000吨的低硫煤炭,可运了一周都安然无恙。今天却在发往丘市的途中发生了颠覆,三节车厢脱轨,造成了大量客车晚点。
虽然经过紧急修复,逐渐恢复了列车通行,但货车却被甩在了一个四级站,等待事故调查组的调查。
铁生作为货主,已经前去交涉了,不过在和铁路局交涉的现场,却看到了一个意外出现的人。
张晓旺,榆铁车辆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车辆专业的技术专家参加了调查组。
这让李河川觉得挺有意思,自己又闲着没事,就让刘一顺开车带自己去逛逛。
据说,丘市的水煮鱼特别好吃,李河川觉得自己可以忍住辣来一条。
赶到丘市时,铁生直接找到他,情绪有些低落,说道:“事故调查组有点难缠。”
“怎么了?我们是货主,该是我们缠他们吧?”李河川问道,“我们不向他们索赔就不错了。”
铁生小声说道:“话是这么说,不过张晓旺给我发的消息是,调查组已经把超载和偏载计算到我们头上了。当然了,我是知道,为了保证买主收到的煤不缺金短两,特意多装了一些。”
“靠,这不是让老实人吃亏吗?我们多装也没有超过他标称的载重吧?而且,他们自己也说没事的。”李河川很不理解,铁路局竟然在办完事之后不认账了。
铁生哭丧着脸说道:“老板,我是从铁路出来的,自然知道那帮人是怎么办事的。早些年铁路局属于国家机关,很多人养成了高人一等的习惯,因此就连看人都是带着有色眼镜的,有了问题,大概率是别人的问题,不会从自身找毛病的。”
“咱们以后一定要杜绝这一点。”李河川说道。
铁生点点头,说道:“领导放心,既然我们发展这一块业务,肯定要做到最好才行。张晓旺出来了!”
李河川一看,头发有点白的张晓旺不知道嘟囔了一句什么,从宾馆出来了。
见到李河川,他一愣,以为李河川是来问罪的,连忙快走几步,说道:“老板,基本上定下来了。铁路局说让我们各让一步,有市里的领导在,我不好说不,只说了一下专业上的意见。”
“怎么个让法?”李河川问道。
“损失倒是没有损失。”张晓旺说道,“我作为车辆工程领域的高级工程师,也算是给铁路局找了个理由,这才算定下来调查结果的。首先,铁路局答应给我们多发一列货车,作为货物损失和延误的补偿。”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