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堡垒沦陷以后,我军大感不妙,遂集中全部炮火轰击中央堡垒,组织军队反攻,企图夺回堡垒,但未能成功。日军乘势从前后两面夹击各堡垒,先后攻陷湛山、台东镇等堡垒。伊尔底斯兵营诸炮台随后也相继失守。11月7日早6时,俾斯麦南炮台失陷。6时30分,俾斯麦北炮台亦告失守。我被日军的重炮震晕了。当我醒来时我已经被日本俘虏了。当你看着身边的朋友,儿时的玩伴,你的邻居,瞬间生命消失变得血肉模糊,你先是会恐怖得瑟瑟发抖,会感到绝望无助,最后会变得麻木,你会感叹生命如此的脆弱,就像他们从未来过一样,你甚至有时候会怀疑自己是否还在活着。你在战场上所做的一切仅仅只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至此,德军最后一道防线全线崩溃。7时,德军在观象山悬挂白旗投降。此役,德军战死150人,被俘4000余人,日军死亡10000余人。德军在投降前夕,将炮台火炮自行炸毁,军舰、浮船坞自沉海中。

我后来多年一直反复分析,站在敌我不同的角度进行复盘,经过连续几日的反复攻击,德军在明确没有后援的情况下,战斗意志已经出现疲惫消沉。另外,德军一般在拂晓时分警觉性较高,德军的兵力全部布置在野战工事内,以待敌军突击。而日军的这次进攻却是选择在午夜,正是由于德军这种消极古板的作战原则,给日军创造了一个极好的突击时机。

还有一件事,福尔曼告诉张家卫当时驻防青岛的德国士兵和德国平民共约五千人,其中两百人死于战火,4700多人作为战俘被押送到日本。当时大家心中充满了恐惧,在途中有许多人绝望的想跳海自杀。但是到了日本,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整洁舒适的战俘营,具有完善的医疗和娱乐设施,在日军主力向青岛出发的同一时间,日本国内就已开始修建。我们到了日本,我们的待遇是破天荒的优厚,每周进行一次例行体检,只从事较轻的劳役工作。而且每月还发饷银,具体是,中校183日元,少校129日元,上尉75日元,少尉42日元,普通的士兵也能拿到十日元,有些更加详细的现在已经记不清了。按照日本当时的生活水平来看,军官们的薪水远远超出一般的日本民众,德军俘虏在日本的小日子过得还算不错,有鱼有肉有啤酒。甚至高级军官还能进城逛妓院。我们住宿条件也很好,还可以进行足球赛,舞台剧,交响乐等活动。我们在日本关押了六年,说是关押还不如说是度假。直到1920年,才终于遣送回国。被遣送的时候,有许多德国战俘,选择留在了日本。

“日本人会对战俘这么好?”因为张家卫听父亲说过在日俄战争中,日俄双方杀死中国百姓几十万人,百姓还不是战斗人员,他们都会这么狠,更何况给他们造成巨大伤亡的战斗人员。

福尔曼脸上带着一种无法言说的表情,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这是有原因的,当时日本的战略思想,军官的战术素养,士兵的战斗技能与德国有巨大的差距。日军在与德军兵力比例十比一的情况下,付出一万多人的伤亡代价,才能攻下没有后援的德军阵地,完全是以士兵的血肉,不计任何代价的攻击。反观德军,在历时两个多月的对战中,仅仅死亡两百人,伤150多人。日本感到巨大的差距,就让德军战俘教他们步炮协同,阵地规划,机枪设置,射界的标定,兵力的配备以及后勤的保障。正因为德军把日军打得太狠,就像足球比赛一样比分太过悬殊,日本完全是把战俘当做老师来供养的,而且是全国上下发自内心的。这才是日本的可怕之处,也是日本能够在短时间内强大起来的原因。以我个人的观察,日本是一个崇尚强者,不同情弱者的民族,你比他还狠,他从心底里佩服你,你要比他弱,打你杀你,一点也不会同情你。你看的日俄战争旅顺攻防战,也就是203高地阵地争夺战,现在是各国军校都在研究的战例。可你知道,日本战胜俄国后发生了什么吗?”

张家卫一脸茫然的看着福尔曼。

“我并没有想伤害你的意思,我告诉你的是事实。日本为攻击203高地,一周时间内死亡了六万多人。当日军拿下203高地后,顺势攻入旅顺县城,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城。当地无辜百姓死亡两万多人,只留下36人,每人由日军发白布条,绑在头上,上面用日文写着“此人不杀”,并不是日军对这36人格外的仁慈,而是需要这些人去处理遍地支离破碎的残肢断臂,去掩埋如山高的中国人的尸体。”

虽然福尔曼说的很平缓,张家卫听的依然是冷汗淋淋,气得浑身簌簌发抖,他不敢相信这些是人类所为,这些行为已经超出了他自己想象的极限。

“难道这些老百姓就白死了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